婦人產後傷口不癒非結核分枝桿菌作祟
台灣新聞網記者陳祐堂/台中報導
2012.04.10
台中光田綜合醫院表示,一位33歲的李小姐於去年6月在某家醫院剖腹生產,術後下腹部橫切的傷口卻遲遲無法癒合,而且不斷有血水和黃色膿液流出。
期間還曾因輕微發燒及傷口疼痛至醫院急診及外科門診就醫,但當時僅給予症狀緩解治療。
就這樣拖了近7個月,李小姐才至光田醫院就醫,醫師安排腹部電腦斷層檢查後,發現李小姐下腹部皮下已有範圍6.5×4.6×3.3公分大的膿瘍存在。
經細菌培養詳細檢查後,發現應是產後傷口碰到未經消毒的水,被潛藏於水中的「非結核分枝桿菌」感染所致。
經適當的抗生素藥物治療3個月後,李小姐的傷口才完全癒合,而後李小姐仍須持續完成6個月的完整療程,才能避免復發。
光田綜合醫院感染科主任楊清鎮表示,非結核分枝桿菌不是結核桿菌,它是環境中的腐生菌及低病原微生物,可能存在於水、土壤、灰塵及植物之中,不是法定傳染病,不需要通報疾病管制局,也不會有人傳染人之虞,受感染者不需要隔離。非結核分枝桿菌至今已發現有130多種。
其中約1/3會感染人類並產生症狀。其中快速生長菌群 (培養皿於7天內長出菌落) 最常造成皮膚、骨骼及關節感染;而緩慢生長菌群 (培養皿於2-3週才長出菌落) 則通常造成肺部及淋巴結感染。
患者若沒有經過膿液細菌培養,很可能會被誤認為一般存在於表皮的細菌性 (如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 感染而給予一般的抗生素治療,屆時效果勢必不佳。
楊清鎮說,術後的傷口護理需十分謹慎,李小姐剖腹產後未癒合的傷口可能就是在洗澡時不慎接觸水而遭受感染,再加上未及時積極的診斷治療,才會導致傷口糜爛一拖好幾個月。
楊清鎮提醒民眾,浴室的水龍頭、蓮蓬頭及管路都有可能是非結核分枝桿菌的貯藏所,所以身上若是有未癒合的傷口,建議要以無菌技術消毒及換藥包紮,並儘量避免接觸未經消毒的水源,以免受到感染。
圖說:李小姐在人剖腹產後的傷口,數月不癒還潰爛化膿。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11.05.29
家扶中心屯區義工隊端午粽愛心2018.01.22
中市檢警環破獲非法焚燒業者移送法辦2016.01.12
台中市選舉人數統計確定2014.03.06
國民黨中市黨部:市長初選將公正公開2017.11.08
全國環保志工群英會中市遴選代表隊備戰2014.02.20
水利局復育螢火蟲 今進行螢火蟲放養2013.10.21
學童營養午餐有差別待遇?吳:只多一元2011.05.17
台中潭雅神綠園道增設座椅供民眾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