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署全方位管理水資源
台灣新聞網記者黃佩婷/台中報導
2012.03.18
因應國際保護河流行動日,愛河流的心是每個水利同仁共同的信念與天職,而河川保育更是水利署的核心業務,自95年發起的「台灣河川日」活動,即與民間環保團體及非政府組織共同呼籲民眾愛川護水。由於水資源是重要的公共財,肩負生活安全與國家發展重責的水利署,更須在全民共同利益前提下,兼顧原住民部落及都會區安危,並適度調配水資源利用。
水利署副署長吳約西指出,台灣由於位處環太平洋地震帶,易因地震造成土石災害,不整治必將危害河川兩岸及民眾安全,因此該署採取最低限度、環境衝擊最少模式進行必要的整治工程,例如防洪、疏濬等方式;又因河川坡陡流急,且受限降雨時空分布不均,雖年降雨量大,但雨水大部分逕流入海,無法有效蓄存利用,台灣枯水季節長達6個月,其中尤以中南部豐枯更為明顯,假如沒有水庫調蓄豐枯,枯水期將面臨無水可用之窘境。
「我們沒有拆壩或不要水庫的本錢!」吳約西進一步指出,台灣目前年用水量約181億立方公尺,而水庫提供約40億立方公尺,是賴以生存發展之重要設施;以水源運用穩定度而言,台灣平均每個人只分到83立方公尺庫容,約僅為美國1/36、中國1/4.5、日韓1/3、英國1/2,顯見目前國內水庫總有效容量19億立方公尺,實有不足,若遇氣象水文情況不佳,即顯現缺水危機;至於外界關心現有水庫安全問題,經濟部皆定期辦理水庫檢查及安全評估,應能維持水庫安全無虞。
署長強調,水利署對於水資源採取多元化利用及全方位管理,近年來完成包括雨水收集、廢水回收再利用、海水淡化、地下水補注、伏流水調查及離島地區供水改善計畫等,並非僅仰賴水庫,更積極推動各類用水查核、自來水管線修漏、農地回歸水利用、節約用水宣導、科學園區及工業區用水計畫審查等各界關切的行動措施,以多元化水資源開源與節流方案提升用水效率及確保供水穩定。
「大家熱愛台灣這塊土地與河川的聲音--我們都聽到了!」水利署感謝各界的熱切關心與誠懇的建言,未來將審慎檢討各項水資源政策規劃並納入各界寶貴意見,提供民眾穩定用水、安全的生活環境及永續的水資源。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13.06.08
末代基測登場中投區考人歷年來最少2009.12.29
朽木「話」神奇-生命的喜悅2015.03.17
中市倡導資源回收成效佳2008.08.25
霧峰農會農產品集貨場將舉行落成典禮2009.08.12
台灣省廣亮慈善會前往麻豆賑災2012.09.11
台中新社莊園違建及涉嫌侵佔公有地2008.06.27
農試所培育成功平地水蜜桃新品種「夏蜜」2013.07.15
胡志強:依從寬等原則儘速核發農損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