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縣區劃漁業權管理成果
台灣新聞網記者李華庭/嘉義報導
2011.12.30
嘉義縣政府表示,為保障蚵農權益,嘉義縣政府挑戰不可能的任務,首開全國先例辦理區劃漁業權作業,截至100年已完成7成多的漁戶、半數以上的牡蠣養殖面積衛星定位判定,縣長張花冠30日發給許俊生等5位漁民區劃漁業權執照,預定今年發放張數將達到3245張,受惠漁民2076人,面積425公頃。
嘉義縣沿岸海域水質純淨,外海有外傘頂洲的天然屏障,是國內最重要的牡蠣養殖場域及主要產地,目前東石、布袋沿海養殖面積約822公頃,養殖從業人員2897人,年產量1萬2000多公噸,產值13億餘元。
海域養殖常因風災雨害,造成蚵農重大損失,為確保蚵農權益,縣府95年起首開先例辦理區劃漁業權登記及執照核發,作為天然災害發生時救助依據,同時也能確實掌握牡蠣養殖狀況產銷情形,強化漁業資源管理及保育工作,確保牡蠣產業的永續經營。
辦理區劃漁業權作業繁瑣、費時,除必須借助衛星定位界定位置、面積外,還得視天候狀況才能出海進行,尤其爭議處理耗時費力,堪稱不可能的任務,但縣府不畏艱難,終於在2006年5月31日發出全國第1張區劃漁業權執照,為淺海牡蠣養殖區劃漁業權豎立新的里程碑。
另外,縣府於2009年8月20日制定發布「嘉義縣牡蠣養殖區劃漁業權管理自治條例」,以促進沿岸海域的合理及有效利用,建立漁民使用公有海域養殖的合理制度,保障漁民權益。
張花冠強調,照顧農民不能口惠實不惠,縣府發放區劃漁業權執照,就是照顧農民的具體作為。她更籲請蚵農遵守海上交通規則,不要任意在漁港航道上放置蚵架,以免影響船筏進出港口的航行安全,同時儘速辦理登記,確保自身權益。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11.02.17
嘉縣首座檳榔梗廢棄物堆肥場今啟用2012.01.10
大林鎮新住民返鄉探親 同行兩子感染登革熱2012.11.05
阿里山紅茶特等獎1斤18萬2011.04.15
嘉縣農友得加強防治水稻稻熱病2008.08.21
嘉義縣「北回歸線百年律碑紀」21日竣工2012.10.08
因應施工阿里山公路部分交管2008.09.17
另類環保縣治特區內荒地變農園2012.03.29
嘉義縣環保局稽查義竹鄉非法掩埋廢棄物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