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螺優質黑豆豐收慶
台灣新聞網記者蔡鳳敏/雲林報導
2011.12.19
雲林在地好味道,為落實縣長蘇治芬推動農產品地產地銷之在地經濟及節能減碳低運輸環境保護理念,縣府與大同醬油公司在九月中旬合作,與西螺當地農民進行黑豆契作機制,經過九十多天農民悉心照料黑豆即將收成。
蘇治芬專程前往西螺黑豆種植區關心了解,強調打造黑豆的故鄉在西螺,未來能推出台灣百年第一罐在地自產自釀的「台灣豆油」。
蘇治芬在農業處長呂政璋及建設處副處長張世忠等人陪同下,來到西螺黑豆契作專區向這些加入契作的農民們鼓勵加油。
蘇治芬說,雖然是契作,但經過精算加上明年起休耕轉作黑豆每分地補助4500元,農民每分地還是只能賺得七千多元左右,可見農民真的相當辛苦,才能賺得微薄的利潤,建議中央應再調整休耕補助,一定要符合農民的期待。
蘇治芬表示,推廣在地經濟及食物環保旅程的節能減碳低運輸概念,是未來縣府在推廣農業政策的重要標的,為讓西螺黑豆醬油率先打響百年第一炮,縣府將整合農業處及建設處等相關單位,能和加工業者配合,從原料種植到產品包裝、行銷市場等各方面都通力合作,期待百年來台灣第一罐自產自製的黑豆醬油早日上市。
農業處長呂政璋表示,該期黑豆契作播種,農民以對照播種方式來評估最有力黑豆生長、產量的生長方式,其黑豆播種以散播種植和田間分畦機械播種兩種方式,收成時發現機械播種除了省工又省時外,其產量比散播種植產量多。
因此,這次黑豆契作面積共有十四公頃 ,平均每公頃產量為3,200公斤,第一次的黑豆收成,讓參與契作的農民了解西螺區域氣候與土質等多方條件,皆適合黑豆生長。
呂政璋表示,以往黑豆仰賴進口,價格在每公斤12元左右,國內生產成本高,根本無法與國外價格競爭,但受到國際行情一直攀升,目前每公斤為35元左右,故在國內種植已具競爭力。
另外,現行「稻田多元化利用計畫」輪作大豆(黑豆),給付輪作獎勵每期作每公頃僅2.4萬元,從101年1期作起改為契作獎勵每期作每公頃4.5萬元。
因此,透過公部門和在地企業的合作,西螺未來可望設置黑豆種植專區,成為黑豆的故鄉,生產100%西螺黑豆醬油。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13.11.18
天聖宮富愛心斗南警分局協助發送白米2025.05.13
雲林縣斗南警民合作 助迷途老翁返家2024.09.03
台塑企業與雲林縣紅十字會合作辦理 中秋節關懷慰問公益活動提高幸福生活主導權2021.01.26
年節將至 雲林縣政府啟動消防安全聯合抽查2010.03.28
中國商務部副部長姜增偉拜訪雲林2010.12.31
雲林表揚自強家庭2020.07.18
振興經濟來響應 義賣活動需要您助學子升學免煩惱2009.01.23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春節不打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