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農業獲二億補助六千農戶受益
台灣新聞網記者蔡鳳敏/雲林報導
2011.11.25
雲林縣為台灣第一農業大縣,自推動農業首都以來,每年正成長並穩居全台第一,依農委會統計年報顯示,99年雲林縣農業產值逾644億元成長幅度更近10%。
縣長蘇治芬表示,農業產值的提升,先決條件在於農業生產設施設備是否完善,老舊設備不僅效能不張,每年所耗之維修費用更是間接增加生產成本,影響農民生計。
蘇治芬自94年就任以來每年積極向中央爭取農業設施設備經費,包括溫網室設施、農業機械設備等,更在今年度運用「雲林縣農業發展安定基金」,投入二億元補助農民小型農業機械、溫網室設施,預計將有六千戶可受惠,期減少農民生產成本、增進產能提升,以增加產業競爭力。
蘇治芬說,安全優質農產品建立於健康安全的生產環境,在「安全農業」政策推動下,從農作物生長、栽培管理及農藥管理等方面,做好源頭的管控,並結合農業生產設備的提昇,增加農業產能。
今年度縣政府投入「雲林縣農業發展安定基金」二億元補助農民農業生產設施設備,包括建置各式溫室、網室設施,不僅可調整農業結構,並可減少外界環境及工業落塵的影響。
另外更投入五仟萬元補助小型農機,強化農業生產設備,預計將有六千戶農民受惠。其中溫、網室補助方面共核定146場,面積逾 37公頃,包括鋼骨結構加強型塑膠布溫室、捲揚式塑膠布溫室、水平棚架網室、花卉雙層亞管網室及育苗馴化場等。
小型農業機械補助則核定18樣機種,包括整地種植機械、防治管理機械、割草機械、收穫乾燥機械、分級選別機、搬運機及其他如農地搬運車等,共計4835台。
農業處長呂政璋表示,過去3年的縣府補助設立溫網室面積達 146公頃,加上今年補助的面積將達到191公頃之多,對農民生產上的結構改變有著莫大的影響。
未來,縣府將持續推行設施農業及農業機械補助,以全縣農地面積的1%為目標,預計推動800公頃的溫網室,以生產台灣最多、最安全的蔬果產品。並將推動農業四化政策:農業規模化、農業企業化、農業現代化及農業科技化,帶動雲林農業向上提昇與產業大躍進。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10.01.18
雲林縣農業種苗發展協會會員大會2023.12.16
總統大選「非法鏈上賭盤」 雲警破獲首宗虛擬幣選舉賭盤案2011.07.11
總統蒞臨新興宮參拜天上聖母斗六媽2009.09.15
雲林提升 百士可樂 記者會2021.03.30
攜手醫政、社福、警政、司法建立兒少保護網絡啟動2013.01.07
斗六警規劃護柑專案防制茂谷柑失竊2011.01.27
斗南公所辦揮毫贈春聯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