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大學研發長陳全木最年輕東元獎得主
台灣新聞網記者黃永順/台中報導
2011.11.04
東元科技文教基金會,舉辦第18屆東元獎頒獎典禮,現年44歲的國立中興大學研發長陳全木,首次參加選拔即從上百位的競賽者中脫穎而出,獲得東元獎生物/醫工科技類獎項,成為該獎開辦以來最年輕的得主。
陳全木長期致力於分子胚胎及基因轉殖動物研究,目前已擁有美國與台灣發明專利26項,發表國外著名科學期刊SCI論文72篇,以及124篇國際及國內研討會論文。
並曾榮獲多項國內外獎項,包括:第2屆總統農業創新獎、第44屆十大傑出青年、英國愛丁堡皇家學會海外研究學者獎、2010年第7屆經濟部國家發明獎、第4屆有庠科技發明獎、與第3屆國家創新科技獎。
他運用分子生物技術,研發出可協助篩選複製胚胎的「甲基化生物晶片」,可及早檢測與修飾發育的調控基因,讓複製動物的成功率有效提高。
同時此晶片還能運用在「篩選早期肺癌和乳癌」,從染色體的不正常甲基化修飾圖譜預測細胞病變的機率,可望使癌症標靶藥物的研發時程大幅縮短,並降低成本,有美國藥廠看好此項成果的應用潛力,已進行先期技術轉移與專利的佈局。
陳全木目前擁有15項技術與「調控胚胎早期發育及基因轉殖科技」有關,運用這些專利可生產對人類有特別功用的酵素和多功能蛋白,如喝鮮奶會感到腹脹或拉肚子的「乳醣不耐症」是因為腸道缺少某種分解酵素,他所領導的團隊可用基因轉殖技術,培育出羊乳內含分解酵素的基因轉殖乳羊。
又如目前腸病毒的疫苗多半是以打針方式注入體內,對於怕打針的小朋友會造成心理壓力,他的研究團隊依據腸病毒的特性,從胚胎期控制「外鞘蛋白」的結構,建立小鼠模式協助研發腸病毒的口服疫苗,目前已拿到台灣和美國的專利,正在申請用乳山羊作大型動物實驗,如果成功,以後喝羊奶就可防範腸病毒,還能防止菌生性敗血症。
該系列論文獲得美國化學學會從數千篇論文中選為特別報導,並收錄於美國化學教育期刊,作為大學生之生物與化學參考教材,相關研發成果並已技術移轉給在中科和南科設廠的生技公司。
出生於金門傳統農耕家庭的陳全木,孩童時期有長達12年的時間是在防空洞中躲炮彈渡過,他表示,離島和台灣小孩的成長背景不同,資源落後一大段,但也因此讓他養成珍惜學習資源與把握機會的個性。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14.03.20
中市木棉換植有共識才會進行2018.03.19
台中紙廠女老闆遭殺害又逢火劫禍不單行2017.08.16
中市素食餐廳瓦斯氣爆五人受傷2014.08.20
霧峰歡樂合唱團成果發表23日登場2015.10.05
阿河摔死業者免罰市府:依法上訴2008.11.15
西拉雅走鏢觀光季活動開跑2011.04.25
台中萬和宮舉行媽祖聖誕三獻禮2014.02.26
來去太平搭乘枇杷巴士走透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