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網(Logo-image) 台灣新聞網(Logo-text)

2025/04/26
Saturday
15:00

農試所開發菇類栽培用木屑替代介質

台灣新聞網記者黃永順/霧峰報導
2011.10.06
台中農業試驗所表示,國內菇類栽培多以木屑太空包為主。而隨著環保意識抬頭與人造林木供應漸緊,使得木屑來源逐漸短缺而致價格上漲,現在每公斤新鮮木屑售價已漲5成以上,菇農已面臨原料匱乏和生產成本增加之雙重壓力。 為使菇類產業成為與環境友善的事業並永續發展,該所積極開發可供菇類生長使用之木屑替代物,其中包括稻稈和菇類栽培後之廢棄物等。 經試驗發現以木屑替代介質栽培菇類極具推廣價值,未來可共同減少農業廢棄物數量,並增加農民收益。 農試所說,我國菇類產業目前年產值已超過88億元,約佔現有蔬菜產業總產值18%以上。 國內常見之生鮮菇類已超過20種以上,提供消費者多樣化的選擇。隨著保健養生和高纖飲食風氣之盛行,更讓菇類躍然成為最夯的生機產品。 農試所說,為有效利用農業廢棄物,農試所將乾稻草切成不同的長度,以配合國內現有的太空包製作系統或自動化裝瓶系統,結果發現約1公分長之稻草可和木屑及其他原料混合以太空包製作機(或裝瓶機)裝填入塑膠袋中(或塑膠瓶中)而不阻塞機器,成功克服了以稻稈為種植介質無法自動化的問題。 經實驗證明,利用稻草取代木屑種植秀珍菇的取代量可達1/4至1/2,且可獲得和使用全木屑種植相同之產量,以稻草部份取代木屑製作太空包之成本每萬包更可省下3至6千元。 此外,國內生產量排第三位之杏鮑菇栽培所衍生廢棄基質,經農試所分析尚含有許多養分,不需經過堆積即可和適當比例木屑混合,取代部分新鮮木屑以栽培包括杏鮑菇、秀珍菇、香菇、巴西蘑菇、白精靈及鴻喜菇等菇類,取代比例可自1/3到3/4。 經試驗發現,以杏鮑菇栽培廢棄基質取代木屑後的菇類產量,和使用新鮮木屑栽培者相當,甚至有增產之效果;以香菇為例,添加杏鮑菇栽培廢棄基質之處理可較未添加者增產約2成,每包太空包不僅可減少1/3新木屑之使用,且可提高獲利約3元。 因此以木屑替代介質栽培菇類極具推廣之價值,未來期能共同減少農業廢棄物數量並增加農民之收益。
返回上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