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網(Logo-image) 台灣新聞網(Logo-text)

2025/04/27
Sunday
02:55

台中孕婦喜獲龍鳳胎 卻植入性胎盤險喪命

台灣新聞網記者楊川欽/台中報導
2011.09.21
陳姓孕婦頭胎懷龍鳳胎,平時產檢都正常,也無出血情形,但剖腹產才發現她患有植入性胎盤,胎盤無法全部剝落且產後一直出血,使用「子宮動脈栓塞」與化學治療後,才成功的保住她的性命與子宮。 童綜合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劉錦成表示,這名三十三歲的產婦懷著龍鳳胎剖腹生產時,胎盤有一大部份崁入子宮肌肉層,無法完全脫落,還導致產後一直出血,安排核磁共振造影檢查發現胎盤整個吃穿肌肉層,在臨床治療的經驗上,須要將整個子宮切除。 但患者強烈的表達仍想生育,希望保有子宮,考量到她的需求,會診「影像醫學科」進行「子宮動脈栓塞」,並給予化學治療四個禮拜,合併使用「子宮鏡」與「超音波檢查」追蹤二個月,胎盤已完全掉落,懷孕指數降至正常,治療過程未大量出血而危及生命,還保住子宮真的很幸運。 「植入性胎盤」是指胎盤不正常緊密附著、侵犯或穿透子宮肌肉層,在自然生產或剖腹生產時,胎盤無法正常剝落,懷孕中會引起子宮破裂,產前或產後血崩休克之潛在性危險,嚴重者可能侵入周邊骨盆器官,如膀胱或腸道系統。 劉錦成說,植入性胎盤可依胎盤侵入肌肉層的深度分為三級,第一級為輕微:胎盤侵入子宮肌肉層、第二級為中度:胎盤一直往內吃穿子宮肌肉層、第三級為嚴重程度:胎盤整個吃穿子宮的漿膜層。 「植入性胎盤」的原因如何?劉錦成表示,發生「植入性胎盤」與孕婦曾經做過子宮刮除術、子宮肌瘤切除及前置胎盤等有關,「植入性胎盤」的發生率可能因近十幾年來剖腹產與墮胎比率增加,而有上升的趨勢,那是因為做過子宮刮除術後,子宮容易有缺陷,卵子受孕著床時較易跑進有缺陷的肌肉層,「植入性胎盤」除了造成孕婦相當高的死亡率外,也造成手術或術後的併發症,如大量出血、發生感染、輸尿管與膀胱受傷等。 治療植入性胎盤則要看吃入的嚴重度而定,若生產或剖腹產無法完全剝落,一般是將整個子宮切除,偶而會使用栓塞的方式,但並不能有百分之百的成功率。
返回上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