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兩歲男童爆肝?原來罹患罕見型肌萎症
台灣新聞網記者李華峻/大甲報導
2011.09.16
台中光田綜合醫院表示,現代成年人因飲食作息不健康的關係,常有肝指數過高的問題;但如果家中一、兩歲的寶寶未感染急性病毒性肝炎、感冒等疾病,卻也出現肝指數持續居高不下的情形時,一定要提高警覺,因為有可能是罹患了無法根治的「裘馨氏肌肉萎縮症」。
上個月一位家住台中市區的許媽媽,帶著兩歲半的兒子到光田綜合醫院小兒科看診;她表示,孩子一歲多時感冒發燒到附近醫院就醫,當時抽血檢查發現肝指數偏高,醫師說可能是感冒造成,並未在意。
但,最近孩子因走路姿勢異常,懷疑有扁平足而到他院骨科檢查時,驗血追蹤肝指數還是明顯偏高。許媽媽擔心孩子感染肝炎,所以趁著回大甲娘家時,帶兒子到光田醫院想做一次徹底的檢查。
但她萬萬沒想到,兒子竟是罹患了遺傳性的「裘馨氏肌肉萎縮症」,而近來走路不穩也是此症造成,並非扁平足的關係。
兒科暨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醫師江國樑表示,許小弟肝指數GOP與GTP的數值高達261和278(正常值分別為42、40),通常嬰幼兒肝指數升高多是因急性病毒性肝炎或感冒服藥等原因,但許小弟並未出現該有的黃疸、疲倦與發燒症狀。
江國樑仔細觀察許小弟走路的姿勢,發現有些微的晃動,而髖關節明顯無力,進一步安排「肌酸激酶」及後續的肌電圖檢查終於確定許小弟是罹患了遺傳性的「裘馨氏肌肉萎縮症」。在追朔家族病史時,許媽媽才想起曾有一位兄長早逝,但當時她尚年幼,不知兄長也是罹患了裘馨氏肌萎症。
江國樑說,「裘馨氏肌肉萎縮症」簡稱DMD,是十八世紀法國神經學者裘馨發現的疾病。患者幾乎完全是男孩,根據歐美的統計報告生率約每十萬新生男嬰中有20至30人,屬於罕見疾病。
患者因為X染色體上的一個基因異常,導致肌肉漸進式退化無力。孩子剛出生時與一般嬰兒無異,大約在1~2歲多的時候,走路、爬行等運動功能可能就慢慢出現細微的發展問題,通常到3、4歲時症狀會較為明顯,走路步履蹣跚,左右晃動容易跌倒,乍看之下就像企鵝走路。
且因髖關節無力的關係,當孩子要從地上爬起來時,必須先伸直雙腿,然後雙手撐著腿慢慢挺起身,這種典型的姿態又稱為「高爾體徵」。
裘馨氏肌肉萎縮症無法根治,但如果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仍可透過藥物和持續性的復健來延緩病情的發展和降低併發症發生。
不過,因為初期症狀實在不明顯,像許小弟就沒有典型的「高爾體徵」,若非兒童神經暨早療的專科醫師恐怕難以察覺並進一步安排關鍵的「肌酸激酶」檢查。
但根據研究顯示,病童在症狀尚未發生之前肝指數就會有持續居高不下的情形,肝功能指數GOT、GPT偏高未必是肝臟出問題,因为這兩種酵素也存在肌肉中,當大量肌肉發炎或壞死時這兩種酵素也會升高,所以居高不下的肝指數可作為裘馨氏肌萎症的一種早期的警訊。
另外,部分病童也會合併輕度的智能缺陷而表現出語言發展的遲緩。因此提醒民眾,若發現家中寶寶有上述步態、發展問題或肝指數莫名居高不下時,應儘快至有兒童發展評估服務的醫院檢查。
另外,裘馨氏肌肉萎縮症是一種由母親隱性遺傳,只在男性身上發病的疾病,若母親帶有隱性基因,子女帶因或發病的機率約有50%。
因此,建議民眾可透過醫院提供的遺傳諮詢或基因檢測服務,了解自己與配偶是否帶有家族遺傳疾病的隱性基因,才能事先做好生育計劃的調整及準備。
圖說:出現高爾氏體徵,要起身時髖關節無力。(圖/光田綜合醫院提供)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16.12.14
台中市與青森平川市締結姊妹市2014.09.18
台中國家歌劇院預定11月23日落成2013.04.12
中台灣廢核行動聯盟行動宣告今登場2017.01.29
林佳龍海線發紅包人潮擠爆廣場2011.06.11
明道中學畢業典禮 校長:具備鋼鐵人精神2017.12.14
打造花園城市興大園道佈置台中花卉藝術造景2011.07.01
台中市長在后區里長座談會2015.04.22
中市新環評會成立以最審慎態度審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