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網(Logo-image) 台灣新聞網(Logo-text)

2025/04/26
Saturday
21:08

林欽榮視察官田區水資源回收中心

台灣新聞網記者李華庭/台南報導
2011.08.23
台南市副市長林欽榮,今天至官田區視察水資源回收中心業務及試營運狀況,並聽取水利局副局長彭紹博簡報官田區污水下水道系統。 林欽榮視察後指示水利局於後續二期擴建後,要將六甲納入處理範圍,提升處理效能,另處理過的水其相關水質標準未超標,建議可引流回水雉生態教育園區,達到雙源共生的目標。 官田水資源回收中心於98年1月由內政部營建署辦理工程建造,基地面積為2.25公頃,平均日處理量為2,500噸,配合污水下水道第四期建設計畫,內政部營建署及台南市政府在官田地區的隆田里、隆本里及二鎮里等都市計畫區辦理次幹管工程、分支管網工程及用戶接管,截至8月18日止,已接管完成1,646戶。 林欽榮聽完簡報後表示,現官田系統污水道管線第一期工程幾近完工,平均每日可以處理2,500噸的污水,但因目前官田地區用水量較少,為有效利用污水處理系統。 林欽榮指示,水利局於後續二期擴建後,要將六甲納入處理範圍內,以區域整合的方式,提昇水資中心處理效能。 此外,由於官田區水資源回收中心放流水質中的BOD(生化需氧量)及SS(懸浮固體)濃度皆未超標,林欽榮建議未來可將處理過後之水,再引流回水雉生態教育園,達到「雙源共生」的目標,水資源回收中心並可與水雉生態教育園串連,形成觀光景點。 水利局副局長彭紹博表示,官田水資源回收中心採用二級處理-氧化渠法,包括前處理、氧化渠、二級沉澱池、過濾及消毒等污水處理設備;污泥處理則包含污泥濃縮、污泥脫水等,而採用深層氧化渠為二級處理單元,是因其具有維護簡單且受水質水量變動影響較小之優點。 另外,水資源回收中心的放流水亦可提供廠區內外澆灌花木或其他單位取用作為洗灑道路等多元化用途。 官田水資源回收中心目前正在三年試運轉,預估第二期完工後,每日處理的污水量將增至5,000噸,未來官田區市民每天所產生的生活污水將經由官田水資源回收中心處理後排放至曾文溪,這麼一來,不僅可以改善曾文溪的水質,提昇官田區整體環境的品質,也能維護廠區旁的官田水雉生態教育園的生態環境,打造水雉與菱角田共生的天堂。
返回上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