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衛生局第三波飲冰品抽驗 7.2%不合格
台灣新聞網記者袁鴻祥/台北報導
2011.08.23
臺北市政府表示,為維護消費者食用飲冰品衛生安全,臺北市政府衛生局今日再公布第3波279件飲冰品抽驗結果,其中不合格件數共20件(不合格率7.2%),不合格原因均為經初、複抽,衛生指標菌量仍過高。
此專案針對80件冰塊、100件飲料、66件冰品(冰沙、冰淇淋)、10件清剉冰及23件配料檢驗衛生標準,初驗結果有72件衛生標準不符合規定,經通知業者限期改善,其中有3家業者共7件產品因歇業無法進行複抽外,衛生標準複檢結果仍有20件(9件冰塊、9件飲料、2件冰沙)產品不符規定。
對於不合格的業者,係衛生局依食品衛生管理法第10條之規定,經通知業者限期改善,並於改善完成後擇日複抽結果仍不符規定,將依違反食品衛生管理法第33條規定,處分新臺幣3~15萬元罰鍰。
衛生局表示因飲冰品抽驗具有時效性,全程需低溫冷藏運送,第1件檢體抽驗後後3小時內需送達該局檢驗室,故抽驗需事前規劃路程遠近,相近路程排定相同抽驗時間,檢驗報告簽發時間有先後時間差,故分批發布公告。
冰塊、冰沙及冰淇淋均屬於「冰類衛生標準」判定,冰塊每公撮中生菌數100以下、大腸桿菌群陰性;冰沙則為每公撮中生菌數100,000以下、大腸桿菌群100以下、大腸桿菌陰性;咖啡及茶飲料則屬於「飲料類衛生標準」判定,每公撮中生菌數10,000以下、大腸桿菌群10以下、大腸桿菌陰性;配料則屬於「不需再調理即可供食用之一般食品」判定,每公撮中大腸桿菌群1,000以下、大腸桿菌陰性。
大腸桿菌群常被用來作為監測食品是否遭受污染,或是製程有無衛生缺失的重要指標之一,食品中檢出大腸桿菌群過多,雖不是食品中毒病原菌,不致於影響身體健康直接致病,卻足以顯示該產品衛生狀態不良。衛生指標菌如超過標準,即表示在製作過程當中的衛生狀況、食材、器具、包裝過程可能遭受污染,或工作人員的個人衛生狀況不佳所造成,至於常溫保存更是微生物繁殖的最佳環境。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08.08.05
適當避孕預防九月墮胎潮2011.12.06
朱立倫:強化各局處行銷整合非得花大錢2007.11.29
李朝卿主持南投縣文學資料館揭幕2012.01.10
空置建物公用需求調配 每年市庫節流1億元2011.02.14
橫山小飛舞2011臺北燈節筊白柔紙做羽翼2009.02.11
富基漁港年底新風「貌」2013.02.08
新北三重工地挖出巨木活化石2012.05.23
新北全方位整治淡水河 勇奪河川考核7連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