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網(Logo-image) 台灣新聞網(Logo-text)

2025/04/27
Sunday
02:58

農試所運用疊氮化鈉化學誘變 開創作物育種

台灣新聞網記者黃永順/霧峰報導
2011.08.11
疊氮化鈉化學誘變可增加種原變異,係創造種原新穎性之利器,因此是作物育種的有效手段之一。農委會農業試驗所今日指出,該所經過多年研究,業已成功建立包括型及秈型等數個水稻突變庫,提供育種多樣性來源,可望開發出數個商業化品種,未來進一步應用此技術於其他作物將開創作物育種的新紀元。 農試所表示,如水稻突變庫共篩選出紫色、偏黃色及偏白色等3種稻葉顏色,此種彩葉稻應用於彩繪大地,可活絡地方休閒產業。一般白米之顏色為白色到淡黃色,突變體也篩選到具有新化學成份之黃色米,提供新色彩米質。針對兼具食用又有健康概念的機能稻,在突變庫有含高鐵、高鋅及低磷等礦物元素之突變體,含較高米糠醇與維生素E等機能成份之大胚米,以及具有高抗氧化能力與多樣化酚類化合物的黑色米及紅色米突變體等。而直鏈性澱粉含量為影響米質之最主要因素,從最低含量之糯米到最高含量(30%)的連續分布中,在突變庫皆可篩選適當突變體運用為新米質育種材料,增進米食多樣化,其中已命名1個糯性水稻品種,其油飯及肉粽製品有很高之評價,預計今年可完成技術移轉。 農試所說,水稻突變庫亦有相當多具有抗病、抗蟲及耐旱、耐鹽、耐寒等耐逆境之突變體,抗病、抗蟲突變體可減少農藥之施用,可提供有機農業之優良種原;對於全球氣候異常,極端氣候日益頻繁,耐逆境突變體對未來糧食穩定生產也有助益。 農試所指出,由植株外觀、化學分析、蛋白表現及功能基因等層次開發各種水稻特性之標誌,並應用於疊氮化鈉水稻誘變試驗,可進行突變性狀在世代間變異之追蹤及誘變效果之探討,並增進誘變技術及篩選方法。 農試所強調,目前已應用此方法,成功改良水稻易倒伏之缺點,將株高矮化且保持親本高抗氧化能力之優良特性,有效提高水稻育種效率及增進產業利用價值。除了水稻突變庫外,本所也進一步應用化學誘變技術篩選出具商品化潛力的高花青素之甘藷突變種,未來將應用此技術於花卉、蔬菜及水果等其他作物,開創作物育種的新紀元。
返回上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