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集耆老口述歷史背負歷史文化傳承
台灣新聞網記者顏高、謝新鈕集集報導
2011.08.10
集集鎮「社區營造亮點專案工作」在陸續搜集老照片及訪談耆老口述歷史的過程中,意外發掘出許多珍貴的文物資料,並在今天上午舉辦的「舊情綿綿家戶獻寶-耆老口述歷史座談會」上播映介紹。
尤其黑白照片地點很多是「樟木鋸木場」及「山蕉集貨場」,十足反映當時集集鎮何以稱為「眾商雲集」的歷史見證,更顯彌足珍貴。
鎮長李崇慶表示,地方仕紳如邱坤豹、石正男、賴憲聰等人均提供許多可貴的照片及文物,經整理成冊出版後,將是社區寶物典藏平台的重要資料來源,未來更是行銷集集鎮觀光文化時的隨身導覽資料庫,其重要性不言可喻。
尤其,可貴的是此次調查,發掘一份珍貴的文件-日本「教育勅語」命令,十分稀有。
據亮點計畫執行調查了解,「教育勅語」是日本明治天皇頒布的教育文件,其宗旨提倡道德教育的內容,一度在戰後被排除,但到民國的「教育基本法」中仍被保存。這份文件在昨日上午的家戶獻寶活動中,成為吸引大家注目的焦點文物。
該場活動由集集鄉土文化關懷協會理事長胡堯儲、林錦標兩位在地文化工作者擔任引言人,二十多位地方仕紳如陳瑞榮、石憲奇、陳福壽等踴躍出席,當螢幕秀出濁水溪上「集集吊橋」照片時,邱坤豹當場獻唱了一首懷念的「水沙連堡」老歌外,藉以說明集集鎮是個古戰場的歷史背景:集集吊橋連接獅頭山與竹山的象鼻山,聽說「獅」「象」兩座山於半夜發出吼聲,象鼻與獅頭相「勾」,表示山賊土匪被圍住,無法逃脫。
因此,清代官兵很容易就捉到賊匪。當年林爽文抗清節節敗退,越過火燄山退守至集集大山,山區地形易守難攻,藏有四十多處據地為王的土匪及山寨,這也是集集有人取名餐廳為「山寨」之原因。
這也說明集集是一個古戰場。而清兵與林爽文部隊相戰時,死亡二千多人,後被合葬在現在的大眾爺祠。裡面有一個清同治年間的香爐。
陳福壽則指著「大眾爺祠」舊照說了一個民間傳奇故事,同樣讓每個人聽得津津有味,回味不已。
圖說:耆老們對老照片充滿珍貴的回憶,也背負歷史文化傳承的任務。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24.06.13
 南投縣新豐棒球隊將赴日 南投市公所替棒球隊找贊助幫奪冠2015.09.26
 集集上帝公協會辦中秋節聯誼烤肉2023.08.30
 受天宮中元屢破紀錄 美日星馬善信來贊普2016.04.07
 警所前賞櫻掉錢 警妙招拾回2010.07.05
 南投縣議員許粧涉賄 一審判三年八個月2012.08.16
 繼韓國後台灣立法推動室內空品管理2024.07.23
 南投山城藝術節27日登場 許淑華:一起揮灑青春活力2008.01.09
 扶輪社捐贈教學卡拉OK器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