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國際木雕藝術交流展─木藝維新
台灣新聞網記者黃義雄/苗栗報導
2011.07.20
苗栗縣政府表示,「彌戀三義 木雕展新藝」2011三義國際木雕藝術節系列活動,震撼感官的雕刻大賞「2011國際木雕藝術交流展」, 邀請來自日本23件、大陸43件、台灣62件、泰國3件、越南2件,合計133件精彩作品,於今日(7月20日)盛大展出。
這次交流展從傳統木雕題材出發,回溯文化歷史的紋理,環顧臺灣閩式雕刻與漢系建築的淵源,追尋閩、潮一帶金漆木雕脈絡至大陸福建地區,展現兩岸同中求異的發展特色。同時透過日本對文化財保存修復技術的重視,追溯唐宋佛像雕刻,重現精彩雕刻時代縮影。走入歷史追尋先人的步伐,以期根基紮得更穩,激發更大的創新能量。
承舊啟新 三義木雕(結合寫實創意)發展獨特自我風格
追溯臺灣木雕文化的歷史,早期傳承自「閩粵沿海」風格的雕刻,雕刻手法繁複且細膩,展現出精緻、高雅富麗的建築大器。三義在日據時代成為木雕藝術品產銷的重鎮,由於當時整體現代藝術透過美術教育和官方展覽培養,產生較偏向西方寫實風格創作觀念,漸漸吸引全臺優秀木雕師進駐,形成外銷為重的新興生活藝品木雕作品。近年來臺灣經濟日趨富裕,對藝術發展甚為重視,更尊重藝術家作品的藝術價值,擴大提倡生活美學的落實,使得木雕藝術發展趨向「人」的表現特色,由傳統走向更具創意寫實,題材豐富多元而生活化。
今年特別邀請許萬利、黃媽慶、曾俊豪三位臺灣藝術家聯手,從富貴有象到一團和氣,並融入山水風貌和現代客庄桐花的在地精神,以及台北101等意象,展現結合傳統金漆木雕與現代藝術新意的木雕工藝之美。象徵這次交流展從傳統脈絡的作品為軸心,突顯三義木雕藝術發展走出自己的風格,更顯現多元且蓬勃發展的藝術文化,與臺灣木雕相互輝映的新時代作品。
日本藝術文化的發展受到中國的影響深遠,早在唐宋時期,中國佛教及佛像雕刻技術已傳入日本,雖受到整個大東亞藝術的影響,日本佛像雕刻仍發展出其獨特的審美觀,在現代重視文化財保存與神像修復技術的日本,保留下時代的軌跡與藝術價值。日本對於佛像的雕刻藝術相當重視,因此,東京藝術大學設置文化財保存學課程,期望從古典技法追尋與雕刻研究中,學習到創新思維,延伸出更廣泛的發展藍圖。
此次透過「日本東京藝術大學文化財保存學保存修復雕刻研究室」修復及摹刻作品,得以一窺日本佛教鼎盛時期精細的木雕技法。此外,有來自日本311震災區茨城縣西念寺的佛像修復作品,傳遞日本民眾對臺灣感謝之情。
四百年前唐山過臺灣,承襲先民閩南地區的習慣與信仰,同時也將精湛的雕刻工藝傳承下來。福建木雕藝術從民間建築、家具、佛像雕刻逐步發展而來,成為中國三大木雕產區之一,除了寺廟雕刻、傳統神佛像建築,也受西方影響而發展成新式的現代雕刻,都將於這次展覽一一呈現福建地區木雕美學的多樣風采。
2011國際木雕藝術交流展,將以傳統為體,藝術家結合手、心、眼及新意的傑出創作,一窺日本、大陸福建及臺灣本地的木雕作品,帶來一場穿梭古今,精彩絕倫的雕刻大賞。自7月20日起至9月25日止,於三義木雕博物館展出,難得一見的百年經典木雕交流展,歡迎喜愛雕刻藝術的朋友不要錯過了!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08.12.30
南橫公路卓蘭至三義連絡道第三標動土2009.10.13
楊長鎮質疑劉政鴻亂舉債還說謊2008.06.27
竊鐵3人組攔河堰上,巡邏員警聞風捉2009.09.08
九月畫會2009年聯展微空間溫度2012.03.16
通霄警方挽救自殺民眾2008.12.06
大湖薑麻節活動今溫暖展開2011.01.06
抽驗苗縣水質均符合飲用水標準2009.11.19
劉政鴻成立商業會、勞資關係協會後援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