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網(Logo-image) 台灣新聞網(Logo-text)

2025/04/27
Sunday
09:14

科博館與陽明山管理處合作臺灣自然史標本

台灣新聞網記者夏起玲/台中報導
2011.06.16
為了使曾經活躍於臺灣國家公園中的珍貴自然史標本獲得永續保存、研究與發揮展示教育的功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與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近來達成合作共識,並於6月16日上午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孫維新與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長林永發在科博館舉行簽約儀式。 未來陽管處所採集的自然史標本,部份將由科博館永久典藏,並公開提供國內外學者進行研究與科學教育展示使用,科博館研究團隊則將協助更新陽管處之生物物種名錄及提供相關研究文獻,為陽管處在進行陽明山國家公園之生物多樣性保育與教育工作方面,提供更豐富的基礎背景。 這項合作計畫緣起於科博館去年底舉辦《福蝶特展》期間,陽管處研究人員前來欣賞特展,隨後參觀科博館動物標本蒐藏管理流程與相關設備,對於館方的專業標本管理制度留下深刻印象。今年3月,科博館各領域研究人員前往陽管處參訪其標本展示館與其長期蒐集之動植物標本典藏,深感陽明山國家公園自然資源之多樣化與陽管處在保育工作的不遺餘力,開啟了雙方在自然史標本方面長期合作典藏研究的共識,進而訂於6月16日正式簽署為期五年的合作備忘錄。 陽明山國家公園現有典藏標本的物種特色包括哺乳類與鳥類、兩棲爬蟲、昆蟲及植物等,其中動物類包括了珍貴的「白鼻心」、「穿山甲」、「五色鳥」、台灣特有種的「台灣藍鵲」和美麗的冬候鳥「虎鶇」;兩棲爬蟲類有特有種「羽鳥氏帶紋赤蛇及特有亞種「環紋赤蛇」、「赤腹松柏根」等,均為台灣極為少見的物種;昆蟲類以甲蟲最多,特別的有大屯山區芒草草原特有的「大屯姬深山鍬形蟲」、臺灣糞金龜中體型最大的「大黑糞金龜」和春季大發生時可達十萬隻的「青斑蝶」;較具特色的植物標本則包含「台灣龍膽」、「昆欄樹」、「台灣馬醉木」、「黃花鼠尾草」等中高海拔或較高緯度的物種標本,只分布於北部低至中海拔闊葉林的特有種植物「野鴨椿」,以及數量較稀少的腐生植物「紫水玉簪」、食蟲植物「小毛氈苔」和豆科植物「台灣馬鞍樹」等。 這些透過與陽管處合作提供的珍貴物種標本,對科博館來說彌足珍貴,除可豐富科博館館藏外,對日後台灣自然史的研究極具重要價值。 圖說: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孫維新與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長林永發在科博館舉行簽約儀式。
返回上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