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網(Logo-image) 台灣新聞網(Logo-text)

2025/04/26
Saturday
22:39

新竹水道 指定為市定古蹟

台灣新聞網記者許立昌/新竹報導
2011.06.13
新竹市政府表示,「新竹市古蹟、歷史建築、聚落及遺址、文化景觀類審議委會」於100年度第三次會議審議通過,決議指定「新竹水道-取水口」及「新竹水道-水源地」為本市市定古蹟。 新竹市長許明財表示,新竹市原有23處古蹟,其中國定古蹟5處,市定古蹟18處。為推動本市文化資產的保存維護,今新增加指定「新竹水道-取水口」及「新竹水道-水源地」2處為市定古蹟,本市古蹟增為25處。 新竹水道見證新竹市的水資源史,標誌現代文明普及程度,極具文化資產價值,是絕佳之教育場所與體認場域。後續將透過公告及宣導,讓民眾對本市古蹟有更多的瞭解,並加強文化資產的保存維護。日治時期經市區改正後,市街工商業日益繁榮,衛生飲用水供給成為當時首要建設之設施。有鑑於此,臺灣總督府於1914年(大正3年)即開始規劃新竹街的水道建設。後因經費問題,幾經波折,終於1925年(大正14年)正式開工,並於1929年(昭和4年)完工通水。 總工程經費106萬5千日圓(約為新竹街歲入總額四倍以上),總督府補助二分之一,新竹州廳補助四分之一,剩餘四分之一則由新竹街向銀行貸款,分17年償還本息。新竹水道包括取水口及水源地兩大部分。「新竹水道-取水口」位於本市東勢街汽機車拖吊場旁,由6座集水井收集地下伏流水後彙集至唧筒井,再透過唧筒室內之高壓馬達,將唧筒井內之源水抽至十八尖山的水源地,進行淨水程序。 「新竹水道-水源地」位於十八尖山山腰(本市博愛街1號),場內設施包含分水井、沈澱池、沈澱井、過濾池、過濾井、淨水池、水錶室等淨水設施,以及辦公室、警衛室、倉庫、交誼廳等。 文化局局長林榮洲表示,水道系統的完備,是城市現代化發展的重要指標。 淨水池內部建構完整,入口及後方洗石子外牆及開模印花雕飾,表現豐富的裝飾主義(Art Deco)造型,具獨特性;唧筒室建築具有西洋歷史建築樣式;過濾井建築,外牆使用洗石子及日式國際色磁磚,表現豐富的新古典樣式裝飾,兼具歷史意義與文化價值。相關設施大致仍維持舊貌,尤其唧筒室內1920年代德國生產的柴油發電機,若能修復舊觀陳列,將成為深具歷史意義的文物。 「新竹水道-取水口」位於公四公園用地上,鄰近市博台灣館產創園區,市府計劃徵收作為公園。若能將唧筒室修復再利用作為水資源博物館,讓民眾了解水資源的歷史及重要性,欣賞古蹟建築之美,更能成為產創園區週邊一個新的景點,極具教育與觀光價值。至於「新竹水道-水源地」則為水源重地,肩負供應新竹市自來水的重大責任,目前由自來水公司第三區管理處管理營運,不對外開放。
返回上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