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鋼響應政府號召 重建新發大橋
台灣新聞網記者張美惠/高雄報導
2011.06.04
98年8月,莫拉克颱風重創南臺灣,中鋼公司陸續協助災民重建家園,除了於災後第一時間(8月11日)先捐出新臺幣二千萬元賑災外,也以實際行動捐助民生物資予災區學校、協助清理小港區各學校與公園、中鋼消防車支援高雄市消防局運水至缺水地區,以及協助受災客戶儘速恢復生產。
中鋼集團教育基金會及中鋼慈幼社本著對災區及弱勢團體的關懷,也投入災區學童課業輔導。
中鋼與中鋼產業工會發起員工募款活動,募得700萬元,捐贈給改制前的高雄縣與臺南縣、屏東縣政府,對災民致上最深的關懷,身為南台灣在地企業的中鋼,更能感同身受,秉持回饋社會理念。
由於莫拉克颱風挾帶著強風豪雨與大量土石,重創荖濃溪上超過七成的橋梁遭沖毀,但中鋼於93年捐建之東溪大橋却屹立不搖,讓地處興龍村與六龜育幼院之居民及院童們,免受橋毀路段之苦,並間接替代當地運輸與交通功能。
因此,在行政院災後重建委員會邀請下,於董事會中獲得全體董監事的支持通過,決定以新台幣五億元捐建新發大橋,希望以企業社會責任的角度貢獻心力,建造一座堅固安全的鋼結構橋,來響應政府號召參與重建。。
考慮重建工作應儘速完成,使當地民眾生活機能儘早恢復,以最佳設計及最短工期的概念,新發主橋採雙跨度桁架式鋼結構設計。
新的大橋特色是河道中僅設置一根橋墩,其設計理念來自減少橋墩與溪流的接觸面積,降低橋墩被沖毀的可能性,如中流砥柱般屹立於荖濃溪中,不畏強風豪雨和地震,守護著兩岸居民生活的便利。
在設計上同時考量荖濃溪上游河道淤積嚴重,以及未來100年可能再出現洪水水位高度,將梁底高程提高至 330.7公尺,比較舊橋面高出19公尺,總計將橋面與河床距離增加至30公尺。
橋墩設計為確保安全無虞,採直徑7公尺的鋼筋混凝土圓形墩柱,並以鋼板包覆。近一年半施工過程中,面臨諸多嚴峻挑戰,包含地形限制、主橋墩施工,以及三千六百多噸鋼構吊裝工作等。
橋梁中央桁架高度30公尺,象徵展翅高飛,引領向上氣勢,一如中鋼秉持團隊、企業、踏實、求新的精神,向時代前端邁進。
青綠色的橋身,與周圍的山林相互輝映,不論是在台27線上,還是高133線上,遠遠就可看到它橫跨荖濃溪上宏偉的身形,格外耀眼,宣示著新發大橋的重生。在北岸橋東側規劃小型紀念公園,園內設置「天地圓融」紀念碑,象徵天、地、人和諧共處,生生不息。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18.12.14
108年起冬季蘭嶼往返船班每週增為三趟次2014.07.28
員警莊學良貼心專業細心2011.10.07
高雄關稅局舉辦港區記者參訪第六貨櫃中心2014.12.11
高雄市府用行動邀請企業投入志願服務2015.11.28
航海員測驗南北2考區同時舉行2019.04.02
金屬中心創新領航研發亮點拓商機2015.06.10
中鋼成立先進特殊合金工程研發中心2025.03.05
苓雅清潔隊蛻變再生 公辦都更公告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