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網(Logo-image) 台灣新聞網(Logo-text)

2025/04/27
Sunday
06:58

亞洲大學研發全球首創白木耳環控栽培系統

台灣新聞網記者黃永順/霧峰報導
2011.05.23
亞洲大學健康學院院長兼藥用菇類研究中心主任林俊義博士率領研究團隊,研發完成全球唯一白木耳自動化環控栽培系統,除了栽培無毒白木耳,還培育完成適合台灣栽培白木耳品系,命名為「亞大一號」、「亞大二號」白木耳,並利用獨特配方培育出彩色的白木耳,除鮮豔美觀,並具抗氧化能力;,經動物醫學試驗,白木耳多醣體萃取物,不但不具毒性,還可以提高免疫力,引起醫界重視。 林俊義院長,是台灣研究白木耳專家,曾經任職於台灣省農業試驗所長,今(23日)上午在亞大召開記者會提供研發成果及在農業界一項令人振奮的訊息。 「除了農藥和二氧化硫,還有棉子酚問題!」林院長說,消基會曾公佈從國內白木耳商品中驗出農藥殘毒,引起各界重視;台灣因為培育白木耳的技術困難,幾乎全部從大陸進口,大陸多用含棉子酚的棉籽殼培育生產白木耳,棉籽殼含有毒化學物質棉子酚(Gossypol),人吃了可能會有心臟不適、男性不孕等症狀。 林俊義院長潛心研究白木耳已四年多,在亞洲大學成立「食藥用菇類研究中心」,並經國科會的經費補助,已經適應、馴化、培育完成2個適合台灣栽培品系亞大一號(由台灣中埔採集選育)及亞大二號白木耳(由大陸福州馴化選育);並開發完成全球首創白木耳自動化栽培方法,設計自動化專用栽培瓶,以鋸木屑加上粉頭、米糠等填充料培養白木耳,再以自動化環控栽培設備,接種於太空包上,生產安全、有機的白木耳子菇體(子實體)。 「看到朵朵彩色的白木耳,真是賞心悅目!」林院長說,他利用獨創的基質配方,栽培出淡黃色、淡紫色、粉紅色、淡紅色及銀白色等彩色白木耳,相當豔麗好看,且顏色越深,抗氧化越強;此外,與中國醫學大學的鐘景光教授合作,經動物醫學試驗證明,白木耳多醣體萃取物不具毒性、可提高免疫力,還可促進「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RPE-19)生長、腸道有益乳酸菌的生長,有益眼睛、腸胃的健康。 林俊義院長強調,白木耳含大量的多醣體,大多由木糖、甘露糖及葡糖醛所組成,具有養生、防癌、美容美白、減肥、防便泌等功效,可食用、藥用,也可製成化妝品和各種加工品;目前已成功製造出白木耳保健食品,如白木耳紅棗高纖飲品、白木耳玫瑰美果凍、白木耳藍莓鮮奶酪、白木耳蒟蒻桑椹優格,還有白木耳素燕窩飲品、白木耳錠、白木耳餅乾,甚至開發保濕需求的化妝品等產品,成就可觀。 亞洲大學成立創新育成中心兩年多來,研究開發白木耳、牛樟菇等產品,且可用栽培瓶自動化生產出白木耳菇體(子實體),有不錯的績效;台灣每年進口白木耳量約500公噸,市價約6億元,加工及保健產品潛力遠超過20億元,商機無限;該中心已和蕈優生物科技農場、約克貝爾生技公司簽約,將培育白木耳技術轉移,合作推出相關產品。
返回上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