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網(Logo-image) 台灣新聞網(Logo-text)

2025/04/27
Sunday
11:37

血管瘤和血管畸形造成大臉頰 大舌頭

台灣新聞網記者夏起玲/台中報導
2011.05.11
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生長在臉上遍及臉頰與頸部,不但外觀不好看,還造成大臉頰 大舌頭現象,現年六歲的黃小弟;好在經過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整形外科、耳鼻喉科、小兒科、麻醉科的通力合作,如今黃小弟以活潑可愛的面貌示人,先天性淋巴血管瘤合併動靜脈畸形的陰影,已經離他遠去。 現年六歲的黃小弟於出生後不久,左臉頰漸漸隆起,一次大哭之後,連舌頭也腫出口腔,再也縮不回去,導致口水不斷外流,又無法正常進食,加上做了暫時性氣切以防呼吸道阻塞,各種折磨紛至沓來,他和全家人的生活品質跌到不能再低。面對其棘手的病況,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國際醫療中心院長陳宏基整合了跨科力量,一一以手術治療其病變。 黃太太回想當初,兒子左右臉的差異不但越來越大,而且每幾個月就發生一次內出血,每次都要過半年才消退一些。舌部呈現的病變,則為表面佈滿了出血點,也曾出血過。更糟的是,他開始就醫後,某天邊哭舌頭邊腫起來,凸到嘴巴外面,哭完竟然收不進嘴裡。為了維持呼吸道暢通,只好緊急做氣切手術。 而在舌頭突腫之前,內出血主要出現在臉頰,黃小弟只是外表不太好看,基本功能如進食、喝水、呼吸、睡眠並無多大影響。氣切之後,必須用鼻胃管餵食,而且要處理流不停的口水,晚上難以哄他入睡,可說一天廿四小時隨時有狀況。這些衝擊非但打亂全家的生活步調,還有人告訴黃太太,孩子的舌頭永遠好不了,讓她沮喪到了極點。 陳宏基院長評估發現,黃小弟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範圍,遍及臉頰與頸部,「管線」非常複雜。好在經過整形外科、耳鼻喉科、小兒科、麻醉科的通力合作,先一一分開重要的神經,再耐心以手術治療所有的病變,前後花了十個小時的時間,終於大功告成。開完刀後,腫脹逐漸消失,舌頭回到正常位置,可以經口進食,向鼻胃管說再見,最後連氣切也拿掉了。 陳宏基院長說,黃小弟吃了很多苦,令人心疼,但是黃太太展現的舐犢情深,更教人敬佩。她用偉大母愛戰勝愛子的先天畸形,共同展開人生新頁。 圖說;黃小弟和媽媽一起現身;以活潑可愛的面貌示人。(記者夏起玲/攝)
返回上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