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壽螺別再讓他危害上演
台灣新聞網記者蔡鳳敏/雲林報導
2011.05.01
近來公所人員或農民至雲林縣政府農業處詢問,有關養殖福壽螺的問題,因有廠商鼓勵養殖並收購。縣長蘇治芬特別重視此事,指示農業處要深入了解,以免生態再度遭受浩劫。農業處呼籲農民要慎思,因福壽螺自1979年被私人引進台灣,原意為取其食用價值取代田螺;不法商人大量繁殖推廣,因為其成長速度快(一個月能產1000-1200粒卵),但味道不鮮美,肉質鬆軟不受消費者喜愛,紛紛棄養,放流於田溝、小溪;因福壽螺的環境適應力極強,不久便遍及台灣各淡水水域、池塘稻田。對水稻、水邊種植的甘薯等危害很大。對水稻生產的影響,包括增加了水稻產量的損失、稻苗的補植成本及福壽螺的防治成本,直接降低了農民的收益。現在農民改稱「夭壽螺」。食用未充分加熱的福壽螺,可能引起廣州管圓線蟲等寄生蟲在人體內感染。
雲林縣政府及農民為了避免栽培作物的受害,每年須投入大量資金進行藥劑防治,豈是引進者當初所能預料的。目前防治漸有成效,田間已少見福壽螺;而有廠商認為其可開發生技產品,要再次大量養殖,希望農民和廠商要多加評估,以免重蹈覆轍,惡果需由政府和民間再次承擔。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11.04.26
斗六開基媽祖民俗慶典活動2009.05.12
針對雲林縣部分公共工程進度落後做檢討2010.05.14
日本韓國相繼爆發嚴重口蹄疫疫情2020.07.01
110全中運執委會揭牌暨吉祥物發表 雲林上場 精采飛揚2011.12.13
精神病患有暴力行為東和警所協助家屬送醫2008.01.04
反賄選記者會2013.10.14
斗南警分局伙食便宜又健康2025.01.08
寒冬送愛 雲林警與基金會捐補品攜手送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