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壽螺別再讓他危害上演
台灣新聞網記者蔡鳳敏/雲林報導
2011.05.01
近來公所人員或農民至雲林縣政府農業處詢問,有關養殖福壽螺的問題,因有廠商鼓勵養殖並收購。縣長蘇治芬特別重視此事,指示農業處要深入了解,以免生態再度遭受浩劫。農業處呼籲農民要慎思,因福壽螺自1979年被私人引進台灣,原意為取其食用價值取代田螺;不法商人大量繁殖推廣,因為其成長速度快(一個月能產1000-1200粒卵),但味道不鮮美,肉質鬆軟不受消費者喜愛,紛紛棄養,放流於田溝、小溪;因福壽螺的環境適應力極強,不久便遍及台灣各淡水水域、池塘稻田。對水稻、水邊種植的甘薯等危害很大。對水稻生產的影響,包括增加了水稻產量的損失、稻苗的補植成本及福壽螺的防治成本,直接降低了農民的收益。現在農民改稱「夭壽螺」。食用未充分加熱的福壽螺,可能引起廣州管圓線蟲等寄生蟲在人體內感染。
雲林縣政府及農民為了避免栽培作物的受害,每年須投入大量資金進行藥劑防治,豈是引進者當初所能預料的。目前防治漸有成效,田間已少見福壽螺;而有廠商認為其可開發生技產品,要再次大量養殖,希望農民和廠商要多加評估,以免重蹈覆轍,惡果需由政府和民間再次承擔。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25.03.30
斗六市溪洲社區多功能活動中心今舉辦動土典禮2025.09.04
台塑企業舉辦「農漁業輔導執行情形分享暨座談會」 展現十餘年成果 深耕在地產業2015.06.10
斗南警分局荔枝成熟邀地方師生分享2015.11.04
參選海線立委張鎔麒:讓青年改革2012.01.01
挺馬英九、吳敦義青年軍後援會2011.03.05
全國單車盛會媽祖萬人崇BIKE活動2022.08.06
斗六市公所舉行111年模範父親活動2013.06.19
斗六警至餐廳宴席進行反酒駕宣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