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縣首座檳榔梗廢棄物堆肥場今啟用
台灣新聞網記者李華庭/嘉義報導
2011.02.17
嘉義縣政府表示,全國第一座檳榔梗廢棄物堆肥場,已在梅山鄉永興村啟用,預計每天可以處理2公噸以上的檳榔梗,讓原本必須半年時間才能腐爛的檳榔梗,在2個月內就能變成有用的堆肥產品。
梅山鄉是全國檳榔主要的種植地區,全鄉18個村幾乎都有種植,從種植、採收、運輸到銷售,估計全鄉有一半的農友都從事檳榔相關產業,保守估算每週2天交貨日的檳榔梗廢棄物約50噸,這麼多的檳榔梗廢棄物以往被任意棄置在路旁或郊區的街道,影響市容觀瞻與環境衛生,也影響交通安全。
為解決數量龐大的檳榔梗處理問題,嘉義縣環保局與梅山鄉公所3年前爭取環保署補助經費,興建全國第一座專為處理檳榔梗廢棄物的堆肥場,先以破碎機將高強度纖維的檳榔梗破碎並混合菌種,經過1至2個月的發酵處理,化腐朽為神奇,廢棄物變成有機肥,化作春泥更護花。
在環保單位、鄉代會、檳榔公會與農友的支持下,堆肥場硬體主體工程已經部分完工試行運作,日後農友割下的檳榔梗將自行載運到堆肥場進行後續處理,估計在採收旺季的9至11月
,每周檳榔梗數量將達到50噸,淡季數量約10至20噸,所產製的有機肥還能增加鄉庫收入,一舉多得。
具有管理土石破碎機經驗的梅山鄉代會主席簡土水指出,檳榔梗具有類似瓊麻韌性的纖維質,不易進行破碎,在人力操作與機具噪音部分仍有改善的空間,試行一段時間後,操作人員應該會更加熟練。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13.03.11
阿里山賞櫻備戰週末管控限1.4萬人2009.08.05
油炸油緝查成果2011.10.07
阿里山森林鐵道10/12前進德國法蘭克福書展2009.03.23
陳明文向縣府同仁說明故宮南院變調的過程2012.05.02
民雄水上戶政所設「自然人憑證」服務窗口2024.11.12
2026台灣燈會在嘉義縣,再次讓世界看見新嘉義2011.04.15
嘉縣農友得加強防治水稻稻熱病2007.12.18
民雄外環道路完工通車典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