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辦水稻栽培管理及病蟲病管理講習會
台灣新聞網記者吳怡萱/台東報導
2011.01.13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東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臺東場)於今天上午,舉辦「水稻栽培管理、合理化施肥暨病蟲害管理講習會」,當地產銷班員逾百人與會,池上農會總幹事徐月娥、農糧署東區分署臺東辦事處課員張月英亦列席參加。
會中,講述水稻品種與栽培管理、合理化施肥及病蟲害綜合防治管理等技術,並於現場發放水稻合理化施肥技術手冊與土壤營養診斷方法、有機肥料製作與使用方法等資料,提供與會農友參考運用,會中農友提問踴躍,咸認課程豐富實用。
臺東場副場長陳信言表示,水稻是臺東重要的經濟作物,臺東場每年都會辦理數場栽培管理講習課程與示範觀摩會,期增進農友栽培管理技巧,目前縱谷地區即將進入水稻陸續插秧的春作時期,臺東場辦理這次講習,從整地、秧苗品種的選擇、肥料的施用及去年曾發生的病蟲害與防治方法及其它可能發生的病蟲害管理技術等各階段田間管理作業再次詳細介紹,讓農友溫故知新,同時呼籲預定於年後才插秧的農友,可儘速採取田間土壤送臺東場進行免費的土壤營養診斷分析,依檢驗報告調整肥料用量,改善土壤性狀,以利水稻生長。
講習會首先由臺東場稻作研究室詹雅勛助理研究員講述「水稻品種及栽培管理技術」,除詳細介紹各良質米的品種與特性外,特別提醒農友,注意插秧前配合進行福壽螺及雜草的防除作業。
而水稻在插秧作業後會產生植傷、秧苗吸水力弱、容易凋萎等情況,提醒農友此一返青期水層不宜過深,以免引起漂秧,造成缺株等現象。又近來氣溫變化較大,農友於插秧後若遇低溫寒流或冷氣團侵襲時,可於夜間加高稻田灌溉水深度至5公分高,以達到保溫功效。
植物保護研究室李惠鈴副研究員接著介紹水稻常見病害病徵、害蟲種類特徵、發生生態與防治方法,並表示環境與氣候是造成水稻病蟲害發生的最主要原因。
農友除選用抗病品種外,另加強稻種消毒及苗床期處理可有效預防徒長病的發生;同時掌握各種病蟲害發生時機,進行正確診斷並施用適當藥劑進行防治,就能事半功倍,收防治之效。
在合理化施肥部分,土壤肥料研究室廖勁穎助理研究員提醒農友,在插秧前15至20天,即需將綠肥作物埋入土壤中,使土中的植物殘體充分發酵。
若過晚進行綠肥掩埋作業,因植物殘體還在發酵,會使土壤氧氣不足且耗費土壤氮肥,影響水稻根系生長,易引發窒息病害。另外,如田區常發生胡麻葉枯病,表示土壤矽含量可能不足,建議農友間隔3年以每公頃施用矽酸爐渣1.5〜2公噸,可有效減輕該病害的發生。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08.07.14
97年1至7月市售蔬菜、肉品抽驗結果2013.01.14
臺東富岡尋獲失蹤釣客到院前不治2014.01.03
晚楓梅花爭豔南橫美不勝收2008.10.07
鄺麗貞探視縣內百歲以上人瑞2009.10.23
鄺麗貞主持98年第2次「三合一會報」2010.06.30
台東區漁會99年漁民節慶祝大會2008.07.10
暑假期間青少年應培養正當休閒活動2013.10.23
台東甜柿亮麗上市假日採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