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網(Logo-image) 台灣新聞網(Logo-text)

2025/04/27
Sunday
05:04

會厭機能之傷害靠小腸重建

台灣新聞網記者夏起玲/台中報導
2011.01.05
一位二十三歲的王小姐,因誤吞腐蝕性化學藥品,造成咽部、喉部及食道的損傷。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整形外科院長陳宏基利用患者本身的小腸把食物的通路與空氣的通路隔開,經由消化道的改造,病患可以由口腔的前庭吃進東西而不會嗆到,也不用從胃造廔或腸造廔來灌食;而且可以由鼻子呼吸,並且保留聲帶的功能,吃東西和正常人一樣。 整形外科院長陳宏基表示,就一般的食道損傷而言,其重建手術並不困難,問題就出在會厭軟骨之傷害,一旦有這個問題的話就很麻煩,即使把用一般的手術方法把食道重建好,他們仍然不能由嘴巴吃東西,因為一吃就會嗆到。從前遇到這種狀況是無解的,病人只好終身由胃造廔或腸造廔灌食,度過沒有滋味而無趣的殘餘生命。 院長陳宏基說,所謂會厭機能,就是當食物或者口水通過咽部的時候,會厭軟骨就像個安全閥一樣,可以關閉氣管,讓食物或口水不要進入肺部造成感染。食物的通路與空氣的通路在咽部是交叉的,這是結構上極大的弱點,卻可能是上蒼的刻意安排,是一種讓動物死亡的設計。當一個動物的頸部被咬傷以後,往往就無法呼吸、無法進食,而牠所面臨的只有死路一條;對牠而言,上帝的意旨也就是生物界的定律,是無法違抗的。頸部有很重要的器官,如氣管、食道、大的血管等等,這些都是維持生命所不可或缺的結構。唯有受重傷的動物能夠死去,新生命誕生之後才有生存的空間和機會,這是生物界裡殘忍的事實。 陳宏基醫師指出,罹患癌症的病人需要接受頸部的手術以及放射治療,因而導致會厭機能之傷害。另一方面,外傷也可能造成會厭機能之損壞。這些人是無法正常進食的,因為他們在吞嚥的時候,會厭軟骨無法正常地關閉,所以食物會流進氣管而嗆到,因此他們只好經由胃造廔或腸造廔來灌食;嚴重者甚至不由嘴巴吃東西都還會有口水流進氣管而造成吸入性肺炎。 這些病患必需經常拿一個杯子來吐口水,十分不雅,同時也造成病人自尊心的嚴重打擊。在某些會厭軟骨閉合不全的情況之下,病人只能選擇由口進食、或由鼻子呼吸,但這兩種功能裡只能選擇其中的一種,無法兩種兼得。 陳宏基醫師說,現在截取患者15公分的小腸把食物的通路與空氣的通路隔開,經由消化道的改造,病患可以由口腔的前庭吃進東西而不會嗆到。這方法可用於以下幾種狀況:(一)腐蝕性傷害導致的會厭機能之傷害(二)癌症手術及放射治療之後的會厭機能之傷害(三)中風導致的會厭機能之傷害(四)其他外傷之後的會厭機能之傷害。陳宏基醫師表示此前提是口部必需還能夠做吹氣的動作,才可以採用這個方法。經過訓練之後,有些病人吃飯的速度可以和一般人幾乎一樣。這對於生活品質的提升確實有很大的幫助。 王小姐經過上述的重建之後,可以吃任何食物,不但不會嗆到,而且速度還跟她媽媽一樣快。雖然她吃飯的路徑跟平常人不一樣,但旁邊的人都不知道。這方法的另外一個貢獻是將來某些做氣管重建的病患,在進食方面也會需要這個方法的輔助。 圖說:院長陳宏基與患者王小姐當場示範吃東西都和正常人一樣。(記者夏起玲/攝)
返回上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