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菇類生產技術先進為冬季火鍋極品
台灣新聞網記者李華峻/中興新村報導
2010.12.09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表示,近年來該署積極開發新興菇類,加強科技研發,以離地、立體化之無土栽培,甚至以植物工廠之方式生產,產品多樣、品質好又新鮮;該署向國人推薦國產優質多樣化的菇類產品,在冬季天寒享用火鍋,加點菇類
,既健康又營養。
農糧署說,台灣菇類主要產區分布於台中縣、彰化縣及南投縣,98年菇類栽培4億1,500萬包,總產量約14萬公噸,產值約88億元,佔蔬菜總產值475億元之18%左右。
台灣傳統菇類以香菇、木耳及金針菇為大宗,近年來相繼開發杏鮑菇、秀珍菇、鴻喜菇、巴西洋菇及珊瑚菇等新興菇類,生產全程不使用農藥及肥料,利用環控溫度、溼度及空氣之植物工廠生產,週年供應,大型栽培場多已通過CAS及產銷履歷之驗證,品質安全衛生。
農糧署表示,為促進台灣菇類產業順利永續發展,該署加強研發菇類生產關鍵技術,每年選定1-2種菇類辦理優良菌種檢定與繁殖供應,提供農民優質穩定之菌種。
研發木屑替代性介質,探討玉米桿、蔗渣、稻草、稻殼及果園之廢棄枝條等再利用以替代木屑,已獲得穩定成果,部分產品之栽培介質替代率可達30%以上。
此外,為改進栽培技術,分析杏鮑菇、舞菇及蠔菇等新興菇類子實體抗氧化能力及出菇條件等,藉以提高產量及品質;研發杏鮑菇栽培及採收處理技術以延長供應期。
開發金針菇液體菌種接種技術,可縮短產期10天與增加產能約20%,研發之技術已陸續授權應用於產業發展。
農糧署說,菇類熱量低,含有人體必需之纖維素、維生素及蛋白質,且其特有之多醣體及三萜類有益身體健康,是現代人注重健康之最佳選擇,新鮮菇類除供料理外,並已開發多樣化加工產品,如養生液、飴類、茗茶、菇丸、菇餅及香腸等。該署特推薦國產菇類及加工產品,教導國人辨識國產菇類,籲請民眾多加選購。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12.01.21
春節旅遊避塞車國道6替代道路暢遊南投2010.04.24
集集辦理縣愛飛揚、鐵道傳情活動2013.03.22
草屯污水下水道系統第一期管線工程動工2011.05.18
染劑追蹤水污染源立大功2021.11.14
2021南投溫泉季「玉山戀.東埔情」 浴衣火把踩街掀高潮2010.02.24
災區兒童守護計劃獎助學金頒獎典禮2010.04.26
定期接受口腔黏膜檢查預防口腔癌2018.08.10
既存工業鍋爐改造汰換補助13日起受理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