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市文化中心12/10-11 魏雋展 最美的時刻
台灣新聞網記者李華庭/台南報導
2010.12.09
台南市政府表示:「《最美的時刻》以快速粗野的前衛偶戲,在形式上貼近小說中代筆作家對資本主義世界的諷刺。現場演出的娛樂效果並沒有掩蓋演出所欲凸顯的荒謬性,而無獨有偶劇團透過各種誇張戲偶與物件劇場的巧思設計,讓這齣戲為國內的成人偶戲走出一個可以參考的方向。」同時入選第八屆台新藝術獎年度十大表演藝術以及聯合報2009年戲劇類十大錯過可惜節目的無獨有偶劇團《最美的時刻》,去年上演獲得名家學者以及觀眾一致口碑迴響,今年12月即將在台南和台北兩地再度上演。
無獨有偶劇團致力於拓展「成人偶戲」的無限可能,《最美的時刻》由偶戲導演鄭嘉音與劇場導演BABOO共同合作,為近來迅速竄紅,備受劇場界矚目的新生代演員魏雋展量身打造,全劇大膽突破偶戲的刻板想像,挑戰演出的最大尺度,以人、偶同台的形式,瘋狂、荒謬且不失娛樂性的劇場手法,傳達現代人如傀儡般的空洞人生與虛無心靈。
《最美的時刻》改編自德國作家,也是知名小說家陳玉慧夫婿,明夏.柯內留斯(Michael Cornelius)的小說,全劇描述一位代筆作家,總是編撰其他人的人生,藉他人之口發出自己聲音,別人的存在似乎正反映了他自己空洞的人生,只有透過別人的身世,他才感覺到自己的存在。然而,這位代筆作家開始變得越來越懷疑陌生的自己,如同一張一無所有的白紙,像是一個幽靈,讓人閱讀時,卻也投射出我們自己的荒蕪。小說中,代筆作家用一種反覆有趣的角度,不停地切入別人的生命、檢視自己的生命,各種天馬行空卻貼切不已的比喻,以一種挑釁的姿態向自己的內裡窺探,自問:我究竟是怎麼樣的一個人?如果要我對自己進行描寫、我該怎麼訴說?
在劇場改編上,演員魏雋展將一人飾演多角,以「演員」扮演替人執筆「代筆作家」,並透過「偶」為媒介,展演「變形」成為「他人」的過程。明夏小說以高度的黑色幽默和鮮明意象,嘲弄現代人生活的虛假,也在揭穿自我的虛無;在舞台上,導演企圖透過人與偶的並置與變換、操控與被操控,以及「獨角戲」多重扮演,去討論一個身分認同的問題:誰是「我」?然而弔軌的是,演員或代筆作家、都像是職業的騙子,缺乏主體性,卻通過這樣的人以語言敘述、以扮演來揭露事情發生的經過。導演BABOO形容,明夏小說《最美的時刻》如同一場完美的詭計,透過繁複的修辭、漂亮的意象、近乎完美的隱喻,帶領讀者走入一個代筆作家的人生,一如無止盡的迷宮。
同時擔任劇本改編的演員魏雋展強調,改編明夏的小說,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像一場偵探與竊賊的遊戲,一個用『我』這個字所組合而成的謎語,一個現代人成功模式所塑造成的迷宮。」 書裡面有太多現代人切身的議題,同時這些議題又被許多的意像及隱喻給包覆,在閱讀時,必須一層一層將包裝打開,直到拆到最後一層,訝然發現,什麼也沒有,在那裡空無一物。 書中代筆作家玩的一個遊戲,一個跟虛無有關的遊戲,敘述者身處在一個沒什麼話想說的年代,因此他成為一個吸食別人人生的吸毒者,他像是一個黑洞,漫無目的的將東西吸食進去,永不飽足。而真正藏在故事底下的是,是專屬於現代人的自我分裂。
無獨有偶劇團團長鄭嘉音表示,劇團過去的作品多半與「詩意」、「 情感」、「關懷」等形容詞連結在一起,《最美的時刻》則由於文本題材,相對突顯了「性」、「暴力」等未曾在無獨有偶作品中被赤裸討論的主題面向,成為劇團成立十年來表演尺度最大突破之首齣限制級劇碼。相較於無獨有偶之前作品多把「偶」視為獨立的生命個體,加以呵護對待;這次則嘗試讓「偶」在「無生命的物件」與「栩栩如生活起來」之間快速轉換,透過演員一念之間高能量的玩心大發,展現出其他形式都無法取代的強大張力。這些物件本身的特質,由演員在排練過程中不斷挖掘、發展,創造多種意想不到的可能性;而劇中多種人∕偶對位關係,透過「極其虛假」的戲偶,直指關於「真實人生」的諷刺,更暴力,也更犀利。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09.04.07
南瀛115鐵馬元氣站─學甲分局巡禮活動2008.10.17
台南縣97年度萬安31號演習全民防空演練2008.05.08
台積電心築文化季上演「春艶.舞」2008.11.09
太子建設捐贈成功大學銅鐘典禮2010.10.05
「將軍漁港遊艇專區」招商說明會2010.12.15
南市亂丟煙蒂最高罰6000元2009.07.13
因應縣市合併升格 縣府擬開研討會廣納民意2009.07.21
安平快遞‧快遞安平21日舉行記者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