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網(Logo-image) 台灣新聞網(Logo-text)

2025/04/26
Saturday
18:50

「穫米亞亞」豐年祭豋場囉!

台灣新聞網記者李華庭/嘉義市報導
2010.12.01
嘉義市99年都市原住民聯合豐年祭又來囉!今年以鄒族小米收穫祭「穫米亞亞(homeyaya)」為主題,呈現鄒族最重要作物小米的傳統祭儀,12月4日於嘉市民國路和志航街口(原台灣燈會會場)熱鬧上演,40多個攤位展示原住民文化與美食,更邀請阿里山鄒族舜笠表演藝術團帶來精彩原住民歌舞,逛攤位還能輕鬆學會原住民族語,一場從早到晚不間斷的原民嘉年華。 嘉義市政府12月1日召開記者會,由鄒族知名女高音梁芬美老師吟唱歡慶小米豐收的歌曲,宏仁女中5位鄒族同學穿著「穫米亞亞(homeyaya)」主題T恤跳出鄒族舞蹈,天籟歌聲伴隨優美舞蹈,讓大家體驗鄒族歌舞之美;嘉義市都市原住民生活教育協進會楊鄭素峯理事長為副市長李錫津戴上鄒族男性配戴的幸運帶,突顯今年「鄒族」的活動主題。 記者會中,副市長李錫津以鄒族語「a vu vu yu(您好)!」向全場問候,他說,嘉義市有863位鄒族人口,也是原住民族設籍本市最多者,嘉義市為人文城市,擁有豐沛包容與發展多元文化能量,今年以鄒族「穫米亞亞(homeyaya)」為主題,展現原住民教育、歷史、文化的傳承,歡迎大家到場分享豐收的喜悅。他也說,10月24日全台唯一一位會講平埔族巴宰語的潘金玉老太太過世,讓台灣珍貴的南島語言資產又少了一種,語言是文化中最深邃的部分,語言的保存對於文化傳承具備重要意義,請大家共同努力。 楊鄭素峯理事長表示,「穫米亞亞」(homeyaya) 是鄒族小米收穫祭,鄒族傳統生活中,小米是最重要的糧食,小米收穫祭,是鄒族在每年七、八月間小米成熟時節舉行的粟作祭儀,也是鄒族人的過年,今年起則由達邦社與特富野社長老開會決定祭儀日期,祭儀主要祭祀小米神,感謝牠對農作的照顧,在祭儀當天的清晨,主祭者至聖粟田採收幾束小米帶回聖粟倉,向粟女神報告收成情形,並感謝粟女神的佑助,部落會聚集在頭目家中,由頭目及長老訓勉每一位族人,並唸誦族人的歷史史詩。最後,各氏族將小米收割日曬後,收入粟倉內,舉行結束祭。這樣的過程,不僅是農作祭儀過程,更實踐長幼有序、族親凝聚與薪火相傳的部落倫理。 民政處表示,今年的「穫米亞亞(homeyaya)」,從上午9點開始,一連串原住民舞蹈及原民美聲演唱,晚上6時起,將由鄒族勇士擔綱迎賓舞演出、小米祭典儀式和重頭戲─「營火晚會大會舞」,讓所有人都沈浸在歡慶豐收的豐年祭氛圍。活動現場也將設置40多攤原住民特色商品區,展示原住民手工藝品、服飾等,還能享用最道地的原住民風味餐點;為讓更多人認識原住民語言,還設置族語教學Q&A及文化典藏區,藉服飾與生活器具的中文、族語對照,讓您輕鬆學會原住民族語的日常生活對話,有興趣的民眾可到場體驗原味十足的「穫米亞亞(homeyaya)」。
返回上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