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網(Logo-image) 台灣新聞網(Logo-text)

2025/04/26
Saturday
12:31

苗縣嘉志閣客家粄仔節30日登場

台灣新聞網記者黃義雄/苗栗報導
2010.11.26
2010嘉志閣客家粄仔節,11月30日起在苗栗市嘉盛社區活動中心登場,除了客家粄仔製作研習外,12月4日將在五文昌廟前廣場舉辦成果發表會,展示創意客家五行米食、熝湯糍等30多種客家粄仔,還有布馬陣等民俗活動,歡迎民眾一起來「逗熱鬧、打粄仔」。 客家粄仔就是閩南人所說的「粿」,但口味更為豐富多樣,客家婦女利用不同米磨成米漿,做成香Q的各式粄食,不同的節慶製作不同的粄仔,如添丁做新丁粄,過年則有甜粄、紅豆粄、發粄、蘿蔔粄等,清明節打艾粄,冬至則搓粄仔圓。 為傳承客家粄仔文化,嘉盛社區發展協會舉辦第3屆嘉志閣客家粄仔節,社區手藝精巧的婆婆媽媽要教大家如何製作各式美味的「粄仔」,認識客家米食文化,今天並召開記者會為活動宣傳。 縣長劉政鴻、水保局台中分局長徐森彥、縣議員詹運喜等人繫上客家花布巾,動手「打糍粑」,還有和小朋友一起搓粄仔圓,為客家粄仔節活動暖身,並邀請鄉親一起來分享客家的打粄仔文化。 會場也展示新丁粄、蘿蔔粄、發粄、甜粄、水粄、鹹粄、紅豆粄、艾粄、粄粽、錢仔粄等各式客家粄仔,嘉盛社區的婦女除了製作傳統的白色粄仔外,還創新製作五顏六色的菜包、粄仔圓、米苔目、糍粑等,各式粄仔爭奇鬥艷,令人大開眼界。 嘉盛社區發展協會理事徐陳美珠表示,彩色粄仔製作,是將薑黃、竹碳、紫心地瓜、紅麴、藍藻等天然食材,搭配金、木 、水、火、土「五行」的理念,融入各式粄食中,展現更豐富多元風貌,不僅好看、好吃,更具有健康概念。 徐陳美珠說,嘉盛舊名「嘉志閣」 ,早期都是稻田,逢節喜慶,家家戶戶會將稻米做成各種粄仔和鄰居一起分享,但年輕一代客家子弟對各種「粄仔」手藝逐漸陌生,因而全力推動粄仔節,結合社區婆婆媽媽一起來傳承客家美食手藝。 客家粄仔節活動,將從30日起一連3天在嘉盛社區活動中心舉辦粄仔教學製作研習,73歲的徐陳美珠將帶領社區婆婆媽媽分組傳承粄仔製作技巧;12月4日舉辦的成果發表會,有30多種粄仔展示及品嘗,還有打糍粑及客家歌舞、民俗表演活動。 劉政鴻表示,客家粄仔是美食、也是文化,希望藉活動教導年輕後輩製作好吃的粄仔,並瞭解客家米食豐富的內涵,也讓其他族群對客家文化有更深層的認識,將客家產業文化傳承及發揚光大。 圖說:縣長劉政鴻、水保局台中分局長徐森彥、縣議員詹運喜等人繫上客家花布巾,動手「打糍粑」,還有和小朋友一起搓粄仔圓,為客家粄仔節活動暖身。
返回上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