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縣文化中心編織館二十週年慶
台灣新聞網記者楊川欽/中縣報導
2010.11.20
台中縣立文化中心編織工藝館開館二十年,文化局以「綠工藝」為館慶的主軸,規劃一系列之展覽、演出、文化座談、工藝體驗與互動學習等活動,縣長黃仲生出席週年慶時表示,台中縣擁有「藺草編織」、「泰雅編織」等地方編織特色產業,在全台縣市中獨樹一格。
台中縣立文化中心編織工藝館自民國七十九年底開館營運,至今已二十年,為慶祝二十週年館慶,該藝術節邀約國內編織藝界包括陳景林、顏名宏、張憲平、天染工坊、野桐工坊、石壁部落工坊、彭春林生活創意工坊、愛藺學會、三角湧文化協進會等共同參與,宣揚取之自然、回歸自然,揭示綠工藝時代精神的來臨,用生生不息的再生風華,開創下一個十年的精萃。
黃仲生表示,小時候在海線的記憶就是家家戶戶製作草帽的情景,客廳即工廠,為鄉村帶來挹注,許多人因此經濟改善,獲得了較佳的教育機會。編織工藝館一直致力於推廣傳統編結、織、染、繡之美,二十年來幾乎與台灣編織工藝的發展軌跡同步進行,第一個十年著重於發掘、紀錄臺灣過去的編織歷史與版圖;第二個十年則是從「台灣常見植物染色試研計畫」開始,為未來奠定創新格局的基礎,所有精采作品自即日至十二月十九日止在文化中心展出,邀請民眾一同來體驗兼具時尚性與環保的精采展出。
文化局陳局長表示,此次展出陳列於文化中心一樓大廳的「雙十年華-纖維主題牆」,係由陳景林教授所策劃執行,選擇三十種台灣最具編織工藝優勢發展的纖維材料,將之運用在一件大型的立體纖維作品中,作為一樓展場的主題佈置,並象徵編織工藝館日後持續開發纖維材質應用的目標。
另外在戶外廣場,則由顏名宏教授所設計的「秋光竹夢-編織地景藝術」,特別運用臺灣產量豐富的桂竹資源、竹編技藝,並結合中台灣特有的陽光所造出的光影變化,設計出二件能與自然環境相呼應的大型地景式藝術裝置「未來的三種可能」、「三旋竹」,企圖串連戶外廣場進入該館的空間軸線,當觀眾從三個佈滿竹影的入口進入、再走過充滿竹林意象與漩渦狀步道的同時,已經集體參與了文化記憶與環境美學。
二樓畫廊的「台灣纖維材質居家應用展」,以現代人每天停留最多的三個居家生活空間─客廳、餐廳、臥室之需求作為設計提案;三樓編織工藝館的「台灣新纖秀」邀請歷屆參與編織工藝獎之老中青共同參與,她們用複合技藝與新思維,呈現了編織工藝的新風貌;三樓文物陳列室的「台灣纖維在編織上的設計應用專題研究成果展」則以二年時間進行台灣地區近六十四種纖維材質的調查與研究,並從中挑選出三十種優質纖維之研究探討與一百五十片編織小樣作展出;四樓畫廊更邀請長期於社區經營編織工藝的五個團隊,包括彭春林生活創意工房、台灣藺草學會、苗栗縣原住民工藝協會、苗栗縣南庄鄉東河社區發展協會、台北縣三峽鎮三角湧文化協進會等,舉辦「編織新地標、社區工坊展」,展出各自在魯凱族、泰雅族、苑裡藺草手編、三角湧藍裳之文創產品開發。
結合傳統日本和服與創新染織的「時尚風華-染織服裝秀」,是追蹤時尚的新貴族,一定要親身體驗。喜愛音樂的民眾,耳朵也有福了,「九天民俗技藝團」、「奧古弦樂表演」、「山林原音-民雄開唱」等,用音符增添了藝術季的光采;在展出期間邀約親朋好友一起參加「互動體驗課程」,可以增添彼此之間的情感交流;還有為愛買一族規劃的「纖維、時尚、綠工藝」創意市集;也為喜愛編織技藝與記憶的朋友舉辦「編織影帶播映」,詳細展出時間及內容,請上台中縣立文化中心網站:http://www.tchcc.gov.tw查詢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18.05.23
清水警分局新卸任分局長交接2011.12.09
太平長安東路新桃花源橋通車後車禍連連2013.05.15
太平公所支持無毒蔬果體驗套袋荔枝2018.05.11
花博豐原園區軟埤仔溪水域工程完工2014.04.09
四種版本新式戶口名簿可替代戶籍謄本2013.07.16
中市地方產業創新研發推動計畫成果豐碩2017.06.17
海研船海峽中線科研金門艦全程戒護2017.06.05
教育局事務室主任涉不法記大過法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