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美館展出夏一夫捐贈作品展
記者夏起玲/中市報導
2008.03.19
以「枯筆焦墨」繪畫手法;創造出山水新境的藝術大師夏一夫,是少數非學院派;年紀大退休後才走向專業的創作者,此次國立台灣美術館將從3月22日至5月25日於F展覽室,展出其捐贈給國美館46件作品中的30件。
夏一夫早年為了生計先後任設計師行業,成立室內設計個人工作室等,1978年(52歲)退休後全心全力投入繪畫創作至今,並於1988年以水墨創作獲得台北市立美術館舉辦的「墨與彩的時代性─現代水墨畫展」創新獎與入選。
國美館副館長陳濟民表示:此次展出作品創作年代約從1984年至2005年,作品風格約可區分為簡筆寫意水墨與枯筆焦墨山水二類規劃呈現。
「枯筆焦墨」此特殊風格是以焦墨乾筆運行,捨棄傳統水墨中「水分」渲染的重要元素,不論其畫面是濃或淡,完全以乾筆側鋒反覆皴擦、層層堆疊,形構出雲水、山石的層次、肌理與線條的節奏感,在塊面結構與明暗及墨色濃淡的處理上也皆營造出幽遠且空間多變的特殊意象。
夏一夫1927年生於山東省棲霞縣。父親為他取名夏鴻錫,上煙台小學後老師取名為「洪璽」、字「玉符」,約自1980年中葉以後在其恩師鄭月波的主張下,創作上改用「夏一夫」這個名字至今。
1938年夏一夫自煙台養正國小畢業後保送煙台一中,半學期後轉至煙台師範學校就讀,1947年曾考上杭州藝專,卻因學潮及時代的動盪不安而放棄就讀,1948年曾於青島台東六路小學任美勞代課教師,1949年1月隨國軍撤退到台灣。
夏一夫1995年以後的作品更將筆墨與敷色融合,部分作品並以細筆雙勾的筆法描繪草叢或植物,使畫中意象更具生機。整體而言夏一夫先生以山水為其創作主軸,特殊的取景與細密交織的筆法所表現的層層山峰,皆展現其個人水墨藝術創作獨特風貌的一面。
近幾年國美館陸續收藏了台灣藝術家捐贈的作品,自93年至97年1月止累計超過二千件包括版畫、油畫、水墨畫、膠彩畫等類項,其中夏一夫先生即慨然的捐贈了46件水墨畫作品,豐富國美館收藏。
為使藝術作品能有更專業的保存與研究,國美館除編列預算施以維修護外,更擬定「獎助碩、博士生研究台灣美術論文作業要點」,計畫自97年度始實施徵選針對台灣美術史或國美館藝術藏品研究的論文,鼓勵碩博士生加入研究的行列,並且結合館內研究人員的研究規劃呈現展覽,落實對藏品引介及強化台灣美術的研究。
該次並且新闢F型展覽室以捐贈藏品展為主要規劃,首展推出「枯筆焦墨」造山水新境-夏一夫捐贈作品展。國美館企盼更多人參與文化事業,豐富國家文化財;也期待藉著藝術的洗滌,為忙碌喧囂的塵世中注入一股清流,讓生命因藝術而更美好。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08.02.18
胡志強頒獎表揚績優里辦公處2015.06.27
利用女兒手機從事應召站仍被查獲2012.07.21
台中藝文研習班成果展2013.04.15
福田水資源回收中心景觀再升級2012.05.09
霧峰長青學苑市府補助進行整修2015.10.04
中國業者疑偽變造MIT標章市府加強宣導查緝2008.12.10
硬化劑注射改善靜脈曲張2015.07.20
細心警靠廚師鞋破竊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