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網(Logo-image) 台灣新聞網(Logo-text)

2025/07/29
Tuesday
07:23

超級細菌NDM-1恐蔓延列入法定傳染病

台灣新聞網記者黃義雄/苗栗報導
2010.09.16
苗栗縣政府衛生局表示,「超級細菌」NDM-1有蔓延全球的趨勢,已10多個國家遭攻陷並造成6人死亡。 NDM-1屬於腸桿菌的一種,因其基因存在於細菌質體中,可在不同種類的細菌之間水平轉移,造成不同種類的細菌產生相同機制的抗藥性,國內目前沒有超級細菌的病例,民眾不用恐慌,只要遵從抗生素正確使用的規範,不隨意於藥局自行購買抗生素服用,並確實遵照醫師指示,依處方開立的劑量及時間使用抗生素。 現有國際病例,絕大多數曾到印度、巴基斯坦進行侵入性檢查或手術造成的傷口感染,民眾若曾在國外接受手術、侵入性醫療服務或傷口處理,尤其是曾經前往印度、巴基斯坦接受前述醫療服務的民眾,回國後如有不適,應儘速就醫治療,並主動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史與醫療史。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已公告,將「多重抗藥性腸道菌感染症」列入第四類法定傳染病,雖然台灣目前還沒有個案,但為防範可能的傳播發生,醫院若發現疑似個案,須在24小時內通報,並把菌株送到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檢驗。 NDM-1是一種可以產生酵素而破壞抗生素作用的細菌基因,帶有這種基因的細菌可對多種抗生素產生抗藥性,尤其對通常被視為治療多重抗藥性腸道菌的最後一線抗生素,特別是carbapenem 類藥物產生抗藥性。臨床醫師常仰賴抗生素為治療各種感染症的利器,當細菌產生抗藥性之後,將增加臨床醫師治療上的困難。 目前帶有NDM-1 基因的細菌以腸道菌科為主,其中又以克雷白氏肺炎桿菌及大腸桿菌最常見。 因健康人身上帶有「大腸桿菌」與「克雷白氏肺炎桿菌」的比例很高,一旦帶NDM-1抗藥性基因的菌株在社區內傳開,帶菌者在免疫力低下時即可能發病,形成防疫隱憂。 NDM-1超級細菌並非空氣傳染,主要經外科手術或醫療器械污染的「接觸傳染」,不需強制隔離。常見的感染部位為腸道、泌尿道、傷口等,嚴重時恐引發敗血症致死,目前多屬院內感染,尚無社區傳播證據,醫院只須依「預防和控制多重抗藥性微生物傳播之感控措施指引」,落實院內感染控制措施。 衛生局呼籲各醫療院所要提高警覺,做好院內感染控制工作,落實接觸隔離、手部衛生、醫療環境清潔消毒等各項感染控制措施,減少抗藥性細菌的傳播,進而防止超級細菌的散播;「超級細菌」雖然可以瓦解絕大多數的抗生素,但還有克痢黴素和老虎黴素兩種抗生素可以對付它。 國內目前尚無個案,民眾不用恐慌,只要遵從抗生素正確使用的規範,不隨意於藥局自行購買抗生素服用,並確實遵照醫師指示,依處方開立的劑量及時間使用抗生素。
返回上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