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數位藝術創作陳依純個展
台灣新聞網記者夏起玲/中市報導
2010.08.07
在酷暑八月天,青年數位藝術創作者陳依純將以她的2010年最新創作-「測量個人與他方間的距離」於國立台灣美術館竹林內廳,量身訂做一個遊戲式的迴圈旅程:一個無國界,翻轉慣性時間觀的國度。她混合其過去作品中一慣的影像元素,並加入電玩遊戲圖像:如蘑菇、雲朵等,於數位介面中以手工拼貼手法創作,8月7日起至10月10日,邀請您一同來尋找並量測出屬於自己與他方間的距離,千萬不要錯過!
陳依純於其創作理念中提到:「以一個旁觀者介入另一個語言無法妥善溝通的國家中旅遊,一切的外在行為回歸到一個人類最原初的動物本能狀態去生存,去判斷所有突發在眼前的事件,而許多意外在莫名中被多數擁有相同文化認知的他者詮釋了、解決了、消化了,自身變的隔離於多數他者,而讓故事都結束在不是正規句號的所在。」更透露出作品中對於自身環境的深刻體認。
陳依純的作品創作靈感多源自童年生活於工業區的成長經驗。她擅長運用特有的影像語言與符號,建構詩意的虛擬城市場域,在冷調中卻蘊含一種厚實的溫度,呈現從自身記憶出發的觀點,台灣特有的老舊建築、玩具、機械工具等物件更是作品中常出現的元素,而早期扎實的傳統美術訓練,也深刻地影響了她在數位錄像及互動藝術的創作。甫自台北藝術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畢業的她,目前的創作開始觸及影像虛擬與實境間的關係,探索遊戲化生活與生活遊戲化的現象,及其所引發的當代思維。
陳依純思考的是,身處當前web.2.0的網路世代,人與人間的溝通互動方式,經由Facebook、Twitter等網路社群平台或介面擴散延伸,隨之而生的世界扁平化與文化差異界線的溶解,使得距離及時間感被打破,一切都變得可能。觀者將隨著作品行進的旅程,前進與倒轉間,感受經過遊戲化之場景,所流露出隨性所至的趣味,同時提出反省與思考:身處網路世代的我們,在面對自身文化歷經不斷混血、變異進而革新的過程中,究竟被改變了多少?歡迎前往參觀一探究竟。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11.06.01
台中議員抨擊大甲溪畔成廢棄物天堂2011.04.22
台中男子等紅綠燈竟然疲勞睡著了2012.09.27
中市魚市場變身美食廣場2017.12.18
抗空汙林佳龍邀七縣市首長向中央發聲2011.03.21
台中一百年全中運記者會2013.09.24
中市美術家資料館開館2010.09.09
台中休閒美食展盛大登場2015.01.14
女子乘峇里島飛魚船遭繩吻險斷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