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網(Logo-image) 台灣新聞網(Logo-text)

2025/04/26
Saturday
19:41

畢業求職季社會新鮮人小心求職陷阱

台灣新聞網記者許立昌/新竹報導
2010.06.21
新竹縣政府表示,畢業求職季已經展開,社會新鮮人和打工學生小心求職陷阱。 常見的騙局有求職廣告只留大哥大,沒有公司名稱;要求先買產品或簽本票;強調免經驗、待遇高;需繳保證金或辦現金卡;刊登廣告虛設行號、廣招職員,以就業為餌詐取就業保證金,也有人受害。 警方並公布一件應徵大陸職缺卻遭詐騙的案例,呼籲未查證清楚前,不要交付證件或金錢,以免上當。 警方說,待業中的張姓男子3月底報紙求職欄看到1則「大陸福州食品加工廠,徵管理幹部,月薪5萬8」訊息,經過電話聯絡後,1位自稱吳廠長要他先留下個人基本資料,並等候通知,歹徒以高薪及靜候通知的技倆,讓求職心切的張先生,在5天後接到電話時,失去冷靜查證的理智判斷。 1位自稱是該廠駐台辦事人員的劉主任通知他被錄取了,近日內就要到福州就職,要他先準備護照,並約他次日晚上碰面吃飯。 未料次日早上,他突然接到劉主任來電,因已透過旅行社代訂機票,等一下會有人將機票送至他家,請他先付來回機票款共3萬元,並特別聲明,公司會支付新進主管交通費,他只是先墊付,等晚上見面吃飯時,會將機票錢給他。 過了1小時後,劉主任再度來電,通知他旅行社票務很忙,無法親自到他家送票,稍候會有1位計程車駕駛到他家樓下,請他將錢先準備好,等來電通知時,再將錢交給計程車駕駛即可,張先生依約交錢後得到1個信封,車即駛離,他回到家拆開信封,看到1張電腦打字的機票訂位單,為了確認班機時間,他打電話至旅行社查證,卻發現電話不通,再上網至航空公司查詢,發現機票序號與姓名完全不符,才發現被騙。 警方說,求職者身處待業困境,一旦發現高薪工作機會,常因過度急切而疏於查證,求職者遇有中國大陸職缺,可請親友向當地查證有無該公司,及有無徵才事實,在未確認就職前,勿交付金錢或提款卡、密碼等重要證件。 此外,求職者可透過具有公信力、可靠的職訓或就業服務中心,或人力銀行網站,多方面蒐集相關資訊,以免求職不成反遭詐騙。
返回上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