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網(Logo-image) 台灣新聞網(Logo-text)

2025/04/27
Sunday
17:02

文獻館辦新書發表會

台灣新聞網記者夏起玲/中市報導
2010.06.12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今天上午在臺中市舉辦《文獻人生-洪敏麟先生訪問紀錄》新書發表會。 在臺灣史研究占有一席之地的洪敏麟,眾所同欽,這部訪問紀錄不僅是他多采多姿的生命寫實,亦是臺灣史六、七十年來研究發展的縮影。 臺灣文獻館長林金田表示,口述歷史是個人或集體的生活經驗或記憶,透過面對面的深入訪談形式,經文字整理與文獻求證,追溯在耳熟能詳的歷史事件中未被發掘的側面,或是傳統文獻中被遺忘的段落。 臺灣文獻館早在其前身臺灣省文獻會委員會時期便著手進行口述訪談,主題涵蓋常民婚喪禮俗、消逝的傳統技藝;或因應時勢議題的228事件、戰亂下無奈的臺籍老兵及省政人物等,均集多人口述歷史於一書。 今《洪敏麟先生訪問紀錄》則以一人為主軸,採生命史的角度進行訪談,記錄其一生投注臺灣史學研究的點滴。 豐富學養、獨特史識的洪敏麟有如一部取之不盡的活教材,舉凡臺灣文史風物、地名典故、古蹟建築、臺語俗諺等皆能深入淺出地剖析,訪談過程中仿彿聆聽一場跨越時代的精彩故事 。 《洪敏麟先生訪問紀錄》計分為17章、5個附錄,包括其家世童年、求學過程、手執教鞭、任公職到退休等,每一階段都有其事在人為、勇於任事的執著。擔任教師期間自編地理科教材,成為各校羅聘的名師;服公職時參與《臺灣省通志》撰修、專研臺灣地名與推廣民俗文物等,並獲頒地政獎章、文獻獎座殊榮;退休後持續參與文教社團、古蹟鑑定、漢語教學與研究等。 全書跨越時空限制,對洪敏麟先生深耕臺灣文史有一全面性記述,鮮活地反映臺灣人強韌的生命力,亦展現出讀書人治學嚴謹、旁徵博引考究史實的精神。 如其蒐整文獻史料重啟霧社事件人物定位及彰化縣花壇鄉「陝西村」地名源由疑義等,見解精闢且獨到,在書中均提供讀者清楚的脈絡與識見。而洪敏麟的「文獻人生」由以下的長聯,可略窺堂奧。 這次新書發表會特邀請文壇耆宿陳千武擔任書評。陳千武與洪敏麟自臺中一中求學即相識相惜,歷經半個多世紀,兩人仍是無話不談的莫逆之交。由他以摯友身份及文人的角度,評介洪敏麟先生八十歲月點滴,最是允當。 圖說:臺灣文獻館長林金田、前館長謝嘉樑及洪敏麟等人共同為新書宣傳。(記者夏起玲/攝)
返回上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