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縣縣史館揭匾
記者許立昌/新竹報導
2008.03.01
新竹縣縣史館1日揭匾,預定今年7月正式開館營運,縣長鄭永金與藝文界人士1日除共同揭匾外,並在戶外廣場種下流蘇樹苗綠化庭園,也一起參觀館內公共藝術設置。鄭縣長感謝行政院客委會支持與補助,並說縣史館的落成,讓縣治區的建設更完整,豐富縣民生活品質。
鄭永金表示,新竹縣體育場、婦幼館、同心樓、文化公園、縣府新建辦公大樓及豆子埔溪建設皆已完成,現在縣史館又即將開館營運,明年底縣治區亦將出現一棟五星級大飯店,這些硬體設施讓竹北地區的生活機能更完整更現代化。鄭縣長表示,縣史館的完成感謝客委會二億元經費的補助,當然縣議會與藝文界人士義務協助更是功不可沒。
客委會副主委莊錦華表示,縣史館的設立從無到有,縣府將原本文化局的停車場,改建為典藏寶貴文物的縣史館,確實不容易。今日縣議員黃齡慧、鄭美琴、林光榮、議長機要秘書陳陞隆、前新竹縣圖書館館長孔昭順、藝術家李龍泉、鄉土畫家余秀雄及林柏燕老師,文化局長曾煥鵬及縣府各一級主管,皆到場見證這歷史時刻。
縣史館外觀設計上係以抽象手法再現傳統,亦即結合 「客家圍樓」與「合院設計」,嘗試建構並詮釋新竹在地風格,建材上採用清水磚與原有文化局建築物融為一體,以清水模展現樸實不矯飾的客家精神,縣史館除了提供外在功能外,也傳達內在精神,找尋客家民族共同記憶與歷史情懷。
文化局表示,縣史館總面積約2246坪,全館為地上二層、地下二層,空間需求區分為「文獻閱覽」、「典藏中心」、「展示空間」、「研究修復」、「行政管理、「服務空間」等六大主軸。一樓為資訊服務台、展示大廳、常設展示空間、特別展示空間、開架閱覽區、討論室、書庫等。二樓設置辦公室、研究室、典藏室、閱讀區、空調機房與修復工作室等。
文化局表示,縣史館主要功能為蒐集、典藏官方檔案及民間史料,館藏將涵蓋原新竹縣縣史館籌備處舊有典藏外,典藏類型包括圖書、期刊、族譜、報紙、照片、手稿、建築圖面、書信、日記、調查研究報告書、統計書等,亦將涵蓋口述歷史的錄音資料及相關錄影資料、光碟、網路資源等電子媒體,並以主題展方式呈現史料,以拉近歷史與民眾的距離。
揭匾現場除有縣史館文史叢書九折優惠、音樂欣賞、並發放樹苗等活動外,另邀請自16件徵件公共藝術作品中脫穎而出的吳明聲、鄧善琦、林鍾妏三人親自介紹其作品「發現‧典藏─竹塹風華」及創作理念。新竹縣縣史館今日揭匾,許多民眾好奇,牌匾外觀與一般牌匾造型略有不同,到底蘊藏什麼涵義?縣史館牌匾為本縣藝術家李龍泉特地精心打造,除延續縣美術館、縣演藝廳、縣圖書館匾額的一致性外,以迴文「鑑往知來」環繞牌匾主題「縣史館」,下方烘托麒麟一對,以祥獸及地方特色代替獅子座。
藝術家李龍泉表示,因縣史館五行方位屬北(北玄武),因此以「黑色」背景作為代表色系,牌匾內容包含新竹縣重要史料、古蹟、文物等紀錄,例如:淡新檔案、簡冊書籍、采田福地、義民廟、湖口老街、原住民房舍(背景為高山、丘陵)、早期祖先渡船來台之「戎克船」、客家族群傳統服飾「藍布衫」等,亦融入深具本地代表性的重要物產柿子、水梨、柑桔及東方美人、膨風茶、桐花飄香,為凸顯過去歷史、現代與未來的連結,也將最現代交通工具-高速鐵路火車刻畫入匾。
無論是文字或是圖案,具象的圖形刻畫或隱微的精神暗示,這塊縣史館牌匾充分代表著牌匾及縣史館本身的深度內涵,希望民眾以藝術欣賞的心情細心閱讀這塊牌匾。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08.04.03
新竹縣長慰問車禍死亡的黃乾保父子家屬2012.02.17
2013台灣燈會在竹縣將打造動漫科技人文2007.12.26
鄭永金視察台科大附近周邊道路工程2009.10.10
柿餅節產業文化活動今熱鬧展開2015.06.22
招商引資傳捷報資生堂回遷新竹工業區2011.12.26
國際綠能智慧園區遭倒廢土縣長痛心追查2012.03.30
竹北分局強力取締外勞賣淫 遏阻私娼歪風2009.08.31
台大竹北分部產學大樓上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