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網(Logo-image) 台灣新聞網(Logo-text)

2025/01/25
Saturday
11:45

基隆荖寮坑礦業園區落成啟用

台灣新聞網記者袁鴻祥/基隆報導
2010.05.10
基隆市文化局今天上午舉行暖暖區「荖寮坑礦業園區」落成啟用典禮,由市長張通榮主持。 該園區也是基隆市第一個符合生態博物館規範的礦業生態園區,張通榮說園區內充分保留原始山林景貌,並設有寬敞、舒適的山林步道,具有高度人文歷史生態,將成為校外教學最好去處。 張通榮說,荖寮坑原本就充分保留原始山林景貌,設置的步道最寬處有150公分,可說是基隆市最寬敞、最舒適的山林步道,園區內隨處可見早期礦業發展遺留的殘址。 隨地可尋過去手工產業中像是用來製作藍色染料的大菁及紅色染料的薯榔等原料。 張通榮說,荖寮坑礦業園區具有高度人文歷史生態,可供基隆市各國中小校外教學等用途,為符合生態博物館規範,工程除完成步道建置外,礦業殘址也以整舊如舊、整新如新的方式呈現原貌。園區內有超過一百八十餘種的植物,並設置40種植物解說牌。 張通榮說,荖寮坑礦業園區未來將陸續增設植物及礦場遺址等生態導覽、教學所需設施,也希望暖暖的市民人人都是生態解說員,未來將鼓勵暖暖各社區發展協會等團體,整合本園區的資源,由生態導覽到社區工藝,逐步推動暖暖區的社區產業。 文化局說,荖寮坑礦業園區是基隆市歷年以文建會補助款輔導社區辦理社區營造後,經暖暖區社區代表建議,荖(腦)寮坑古道曾經見證如礦業、大菁、茶葉等台灣早期產業發展歷史,礦業殘址(石頭屋形式)仍留存,倘經整修,應具人文、歷史、生態等解說價值。 文化局以社區營造的精神,辦理這次啟用典禮,邀請暖暖區有同樣熱忱的人民團體共襄盛舉,並聽取籌備會中社區意見,希望以新居入厝的習俗,提供米粉炒、湯圓等來慶賀該園區的落成,因此在上午的啟用典禮中,設計以一社區一菜的方式取代茶會。 文化局說,園區原有古道就地形設置,除多處殘破不堪,且其高差不利親子共遊,故這次建置步道,力求高差於20公分內,降低膝蓋負擔,使遊客得輕裝健行至礦業殘址,並徜徉於山林氣息中。 園區內經調查,恰有俗稱猴不爬的九芎樹與猴歡喜兩樹種,故以猴為意向設置解說牌,以增添親子共遊的教學樂趣。有「大菁」這種藍色、供傳統藍染使用的植物及「薯榔」這種紅色,泰雅族慣用達戈紋布染料,可供社區生態導覽、國中小歷史產業辨識教學等。 暖暖部分,自暖暖壺穴一路銜接暖暖親水公園、暖暖運動公園、暖東苗圃、暖東峽谷到該園區可視為完整的運動、親子、教育多元遊憩面。 文化局將輔導暖暖區各社造點提案申辦深度文化之旅,倘有成效,將鼓勵社區另尋青輔會壯遊方案等經費持續推廣。
返回上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