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牙就抓狂醫師:嚴重者使用鎮靜麻醉
台灣新聞網記者夏起玲/中市報導
2010.05.04
根據統計,近四成五的民眾看牙醫時,最害怕聽到鑽牙機的電鑽聲,讓他們感到神經緊繃、害怕。牙科醫師胡芳瑋提醒家長,這可能是罹患「單純畏懼症第二型」。
中山醫學大學口腔醫學研究中心齒顎矯正科胡芳瑋醫師表示,不少患者害怕看牙,可能是從小沒有接受牙齒檢查,等到蛀牙嚴重或疼痛才找牙醫處理根管治療或進行拔牙,變成不愉快經驗所影響,門診中有一名蛀牙嚴重的10歲女童,看牙時會出現狂哭、全身發抖,甚至情緒失控差點被咬傷的案例,經轉診精神科才發現是罹患「單純畏懼症第二型」。
女童母親魏媽媽表示,幼時不愉快的看牙經驗,讓女兒十分害怕看牙,儘管換過不少醫師,都無法減少她的恐懼,每當她坐上診療椅便出現歇斯底里的狀況,一聽到鑽牙機聲就開始狂哭、全身發抖,甚至會翻白眼、窒息,讓醫師都受手無策。
眼見女兒狀況越來越糟,卻仍無法順利完成治療,所以在醫師建議下改以鎮靜麻醉方式看牙。
魏媽媽說,以前從沒想過牙醫治療會對兒童心理有影響,現在回想到過去女兒看牙時求助的眼神,讓她深覺自責。
胡芳瑋表示,魏小妹來診時發現口內已有六顆蛀牙及一個牙齒殘根,其中二顆牙已侵蝕至牙髓,差點引發蜂窩性組織炎。
但小妹妹嚴重無法配合牙醫治療,便建議先轉診到精神科,經診斷為「單純畏懼症第二型」,符合鎮靜麻醉健保補助條件。
經過鎮靜麻醉治療後,魏小妹已順利進行根管治療、蛀牙填補以及殘根拔除,不會再出現因看牙而情緒失控的尷尬場面。
胡芳瑋說,「鎮靜麻醉」可為害怕看牙的患者帶來更有品質、尊嚴的治療過程,目前政府補助有嚴重齲齒或合併其他口腔問題,經條件送審核准過的2歲以下小朋友鎮靜麻醉可由健保給付,另像腦性麻痺、癲癇症、多重障礙、失智症、中度以上精神障礙、自閉症、染色體異常等患者也可申請健保,但一般人則需自費。
胡芳瑋說,鎮靜麻醉約進行兩小時左右,在麻醉師、護理師及精密儀器全程監控下治療,患者不再五花大綁於診療椅上,醫師可更專心看診,家屬及患者也不會因看牙而累得人仰馬翻。
胡芳瑋提醒家長,小朋友長牙時便應培養定期牙齒檢查的習慣,讓孩子先熟悉看牙過程,習慣牙醫器械聲音,切忌拖到蛀牙時才治療,造成小朋友第一次接觸牙醫就留下恐懼的印象。像魏小妹因出現畏懼症而拖延治療,差點就引發蜂窩性組織炎,不但患者痛苦,也讓治療過程變得更加辛苦。
圖說:醫師胡芳瑋幫小病人看牙,都先讓孩子熟悉看牙過程。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09.07.23
霧峰以文圖書館重新改造塑造新風貌2012.07.11
台中市府發說帖修公債法2012.07.04
台中市府召開抗漲政策督導小組會議2012.08.20
高美濕地及大肚溪口垃圾堆積三週完成2010.09.24
福斯集團複合式展廳亞洲旗艦展開幕2015.04.11
林佳龍再次探視傷者及慰問死者家屬2013.11.05
德國紐倫堡國際發明展明道中學摘金牌2015.10.16
中市議員關心法律行動專車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