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網(Logo-image) 台灣新聞網(Logo-text)

2025/04/27
Sunday
03:02

逢甲商圈景氣業績高達85億元

台灣新聞網記者夏起玲/中市報導
2010.03.19
逢甲大學針對「逢甲商圈的景氣調查」報告出爐,逢甲商圈即使在經濟不景氣衝擊下,依然創造高達85億元新台幣的年度業績,可謂是不景氣下的奇蹟。 適逢經濟不景氣,逢甲商圈在商業活動上依然活絡,而逢甲大學也給予商圈許多學術與資源上協助,繼去年中文系的「來去逢甲品夜市」,獲得好口碑後,逢甲大學統計學系行銷研究小組在主任紀美智偕同系上老師、博士後研究員謝淑惠、學生們於去年11月底,進行逢甲商圈某些商場之滿意度與「逢甲商圈消費型態」的調查,結果報告出爐,能夠更客觀提供商圈業者在經營、行銷上的參考。 這次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1,239份,其性別約為男女各半;年齡則以19-28歲之青年為主(約占67%),且以居住在台中縣市者居多(約占70%),非來自中彰投地區(外地遊客)佔有約21%。 而前往逢甲商圈的交通時間以30分鐘以內居多(約66%),主要交通工具則為機車與汽車(分別約33%與30%)。 在對逢甲商圈整體滿意度及印象方面,若以1到6分給予評分,愈高的分數代表滿意度愈高,則受訪者對於逢甲商圈「人潮眾多」及「名氣響亮」給予高度肯定,且「再次前來消費意願」也獲得不錯的認同,但「停車方便」則是受訪者認同度最低的。 在消費力方面,比較2008年與2009年逢甲商圈人潮流量僅有些微差異,這次調查結果顯示約有87%的消費者非第一次來到逢甲商圈,每次消費金額以500元以內之小額消費為主,而每人平均消費金額約為650元。 若與該小組2008年度調查結果:每人平均消費金額約為714元相較之下有小幅度減少,可見大環境的不景氣也反應在消費者在逢甲商圈的消費力上。 過去不少媒體報導逢甲商圈潛在商機各有不同的估算值,若以該小組於2009年10月調查之人潮流量、11月底調查得到的每人平均消費金額,及平日逢甲大學教職員和學生的固定消費力,估算整個逢甲商圈的年度營業額,發現即使在不景氣的環境中也營造了高達約85億元新台幣如此驚人的數目。 2009年在歷經金融風暴的襲捲過後,大部份消費者的消費趨於保守。但在台灣,由於普遍存有「逛夜市」的平民消費習慣,使得台中逢甲商圈人潮依舊絡繹不絕。 在網路購物意願上,約有70%受訪者有使用網路購物的經驗,其會使用網路購物的主要原因為購物方便居多,故商圈的店家們也可考慮建置網路購物平台,藉由網路平台與實體的店面結合,有助於結合逢甲商圈之名氣經由網路拓展商機。 這次調查目的之一是蒐集受訪者的意見,期望獲得有助於提升碧根陽光廣場及旗艦夜市服務品質的訊息,與2008年調查碧根陽光廣場與碧城屋台街消費者滿意度,在研究方向上略有異同之處。 對於地理位置具有獨特性的碧根陽光廣場,較多的受訪者建議舉辦簽唱會或展覽會之活動應會有助於碧根陽光廣場吸引人潮,而受訪之碧根陽光廣場的消費者也認為碧根陽光廣場在商品的獨特性、品質與價格方面尚有進步的空間。 另外,提供導覽手冊、試穿、寄物服務及店員服務態度是消費者認為較可以提升其服務品質的服務項目,若考慮這些方面的規劃或許將有助於吸引消費者前往碧根陽光廣場消費。
返回上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