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C映演後座談
台灣新聞網記者楊清森/屏東報導
2010.03.15
「±2°C」是第一部紀錄台灣氣候變遷的紀錄片,片名取名「±2°C」,是引用全球國際機構及哥本哈根大會唯一結論,未來人類生存必須將氣溫控制於關鍵兩度C之內。3月13日下午2時30分於屏東縣文化處五樓演講廳放映該片,邀請聨發科董事長蔡明介、趨勢科技董事長張明正、成大防災研究中心副主任賴文基舉行映演後座談,現場湧進超過600人次關心此次議題。
長期觀察環保議題的屏東縣長曹啓鴻指出,「±2°C」的出現是繼高爾的不願面對的真相後,再出現的環保新作,感謝各界出資尤其是兩位出身屏東的企業董事長特別來到屏東進行座談,該片製作單位也非常有心設立10元影片箱,供民眾購買。
曹啟鴻說,八八水災時,有個地方兩天的雨量下了近3000公釐,使得林邊溪及高屏溪越界潰堤,引發各界關心,現在雖然復原了,但產業依舊停滯,沒有合法養殖登記證的漁民非常辛苦,因為地層下陷除了養殖別無他法,在災後的幾個月內,都睡不著覺;黑珍珠蓮霧,好幾百公頃的蓮霧園也因為被爛泥巴覆蓋,導致蓮霧樹死亡。
曹啟鴻提出,沒有養殖登記證的漁塭業者和受災的蓮霧農,不妨趁機轉型,把土地出租,沒有養殖登記證的漁塭業者和受災的蓮霧農,把土地出租,設置「示範性太陽能電廠」,全部投入可浮動式太陽能發電的產業,成為養水養電」的產業。
該片引用中研院及聯合國資訊,顯示馬爾地夫等小島國成世界第一批沉沒之島時,台灣將與馬爾地夫、吉里巴斯一起沉沒或遭海水入侵的地點,包括嘉義東石港,屏東林邊東港,以及雲林的石化工業區麥寮等地。
紀錄片工作同仁並且於2010年1月5日莫拉克後五個月回到,被稱為煉獄的林邊,這裡是台灣面對海平面上升的第一線。它右面太平洋,地處林邊溪出口,當地居民因養殖業又長期抽地下水,2009年8月莫拉克帶來高屏、林邊溪上游大量土石衝破林邊溪堤防,林邊從一個繁榮的黑鮪魚海鮮之都,成了廢墟死城。
林邊面臨三大考驗,人為抽地下水,地層已下陷;海平面再上升,狀況更惡化;暴風雨一來,高屏山上土石流還要再摧毀河口之城,林邊是世界上許多三角洲故事之一,美國密西西比河、荷蘭、上海、天津、雲林、嘉義,均面臨林邊人的命運。統治台灣的荷蘭人,答案數年前已經很清楚。
該片在去年莫拉克之後的九月開始募款,十月攝製,不到五個月完成,希望能夠在今年的颱風季節來臨之前,於全台灣各地完成巡迴演出,讓台灣人民面對夏季災難有更好的認知和準備。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08.04.18
今年的屏東縣各界祭孔大典將有重大改變2008.06.21
屏東縣長參加「尋找屏東咖啡定位」研討會2008.11.11
全國國中棒球運動聯賽開賽2010.04.16
三地門及霧台生活重建中心揭牌2012.01.02
外國遊客病發求助 新園消防火速救援2008.02.21
屏東縣各界慶祝九十七年度農民節大會2010.02.11
曹啟鴻陪同吳敦義探望水災安置戶2008.05.19
實地參觀工安、加深勞動安全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