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纏腋下慢性感染-化膿性大汗腺炎
台灣新聞網記者夏起玲/中市報導
2010.03.11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整形外科美容中心主治醫師許永昌表示,腋下大汗腺發達、有臭味,即俗稱的狐臭,是較為人知的疾病。
化膿性大汗腺炎是一種因大汗腺阻塞,反覆感染而造成的慢性發炎性疾病,往往影響到病患的日常生活、運動、和社交活動。
許永昌說,汗腺幾乎分佈於全身皮膚,主要功能為排汗、調節體溫。
另一種汗腺稱頂漿腺,又稱大汗腺,只分布在腋下、會陰部、肛門周圍、乳暈、及頸部等處,在青春期受到性荷爾蒙的刺激才會開始發展。
主要侵犯有大汗腺存在的皮膚,如腋下、會陰部、肛門周圍、頸部及乳房等部位,其中又以腋窩及鼠蹊會陰處最常發生。
因慢性感染的腋下病灶會引起疼痛、紅腫流膿、長期發炎造成硬化結節、穿衣困擾、及具異味的分泌物。
許永昌說,給予抗生素治療並切開引流及局部切除可以緩解急性症狀;但是只有廣泛性切除及重建,才能達到治癒及避免再發的治療效果。
這類病患在早期症狀較輕微時,通常醫師會當作一般皮膚感染化膿,給予抗生素及切開引流治療。
但當腋下感染反覆發生,即應想到有化膿性大汗腺炎的可能,所以病患從發生到晚期,造成患處多處硬化結節才接受徹底治療,往往經數年之久。這段期間常常要換藥、吃抗生素,運動時、洗澡或穿衣服都不方便。
許永昌說,近五年來共有四位病患,因兩側腋窩化膿性大汗腺炎,兩位病患因會陰部化膿性大汗腺炎,接受廣泛切除及植皮或皮瓣手術,傷口皆順利癒合,術後安排病人作肩部伸展動作及物理治療,避免腋窩植皮處疤痕的欒縮,追蹤結果沒有再復發及肩部活動受限制的問題。
許永昌說,化膿性大汗腺炎的病患,常因不正確的診斷或不徹底的治療而反覆發作。
因為局部的治療還是容易反覆感染,所以在疾病的早中期即可考慮廣泛切除及植皮,來治療腋下病灶,可以治癒及預防復發,及早幫助病患恢復正常生活及心理發展,尤其是年輕病人。
圖說:醫師許永昌說明腋下慢性感染的情況。(記者夏起玲/攝)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16.12.19
中市舊城新生商機漸浮現2018.06.29
七月起禁用人工反式脂肪食安處加強抽查2011.05.16
台中技術學院中文系舉辦民俗與節慶座談2014.01.24
東勢新丁粄節2月14日登場2014.04.09
恐怖油輪橫行台中港?航港局:無違法2010.08.26
豐原警方破獲販毒集團2008.04.29
台中空氣品質不佳環保局加強工地稽查2017.06.02
天候不穩台中機場多班飛機取消或延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