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芝抗發炎
台灣新聞網記者夏起玲/中市報導
2010.03.01
國立中興大學校長蕭介夫與森林學系副教授王升陽的研究團隊日前證實,樟芝子實體的「安卓凱因A(Antrocamphin A)」可作為樟芝「抗發炎」活性的指標,這項研究成果日前被食品及農業化學領域權威國際期刊「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接受發表。
興大研究團隊以脂多醣(Lypopolysaccharides)誘發小鼠體內急性發炎,在服用「安卓凱因A」後,原本因發炎而大量表現的一氧化氮自由基和前列腺素濃度降低,證實「安卓凱因A」確實可抑制動物體內的發炎反應,同時研究團隊並釐清了「安卓凱因A」的抗發炎活性的分子作用機制。
王升陽指出,近十年來樟芝的功效及活性成分已逐漸被瞭解,但可以用來鑑定、生產及品質管控的指標成分,一直是待突破的研究重點。
蕭介夫表示,「安卓凱因A」是僅生長在牛樟木上的樟芝中特有的成分,含量約占野生樟芝萃取物的8%;而人工培養的樟芝則需要9個月的生長時間,「安卓凱因A」的含量就會與野生樟芝相同。這項研究中也透過動物實驗證實,當「安卓凱因A」的濃度越高,代表抑癌、肝臟解毒功能的「抗發炎」效果也越強。
王升陽說,樟芝可說是臺灣醫療與保健產業中的寶藏,其珍貴性吸引不肖人士濫墾濫伐,不僅危害生態環境,市場販售價格沒有標準,消費者也不知道究竟吃下肚的牛樟芝是否有效。
他強調,這項研究最大的意義在於,買樟芝不一定非野生不可,盼政府建立一套指標,規範產品應明確告知牛樟芝各項活性成分的含量,消費者才有保障。
蕭介夫指出,中興大學、臺灣大學、林業試驗所與中央研究院等單位已組成合作團隊進行牛樟芝的全基因體序列解序,目前已完成超過九成的全基因體解序,一旦達成既定的計畫目標,將可與樟芝的功能基因體及代謝體結合,加速解開牛樟芝的神秘面紗,為國人健康與本土生技產業開創新契機。
圖說:由興大校長蕭介夫與森林系副教授王升陽組成的研究團隊證實,當樟芝「安卓凱因A」濃度越高,抗發炎效果越好。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14.08.18
林佳龍公佈CF第二集希望山手線2009.11.20
2009 GSP優良服務到台中 為盲友公益點燈2012.02.13
台中左胸疼痛元兇是肺腺癌2014.09.03
中市第四分局長魏慶賢榮陞2015.07.19
中市舉辦模範父親表揚大會2018.05.31
中市推動社區健診改善民生汙水排放2014.10.02
中市議會對面公園ㄇ型路障將立即拆掉2010.08.27
霧峰藝文盛會28日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