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管處發現蝸牛新品種
台灣新聞網記者吳素珍/水里報導
2010.02.03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在98年度對園區內郡大林道地區進行生物資源普查,一次就發現6種世界新種的蝸牛及4種可能也是新種或新紀錄種,經分析,陸貝的遷移能力比較差,這些新種可能只分布在觀高附近的中高海拔山區。
玉管處表示,98年度由負責無脊椎動物調查的大葉大學生物資源學系黃重期、徐歷鵬、賴伯琦三位助理教授,在郡大林道海拔2500公尺的觀高地區附近,進行昆蟲、軟體動物與陸生貝類調查,這是玉山國家公園範圍內的第一個對蝸牛做詳細調查的地方。
在短短4公里的林道上,共調查得到13科29種的陸生貝類,在這之中有18種為台灣特有種,以及高達10種的台灣過去未曾紀錄過的物種,已經有6種確定是新種,其他4種也可能是新種或新紀錄種。
據了解,台灣目前有大約300種的蝸牛,大部份是台灣的特有種,但是因為大部份的蝸牛體型比較小,棲地、體色以及行為又不明顯,因此常常被忽略。而本次調查所得高比例的新種,顯示這一個地區過去缺乏紀錄,而因為陸貝的遷移能力比較差,這些新種可能只分布在觀高附近的中高海拔山區。
報告指出,蝸牛可以把枯枝落葉分解成更小的碎屑,在森林生態系中是很重要的碎食者,在生物多樣性的保育方面有其重要性。
像蝸牛這樣的地棲無脊椎動物的生存通常需要高腐植質和潮濕的環境,例如枯倒木、落葉層或是岩石下方,這次的調查中發現有為數不少的枯倒木散置在林道上,在朽木裡面也發現一些偏好棲息在朽木內的特定種類的煙管蝸牛,像這樣子的微棲地的保存,都攸關這些蝸牛的生存。
根據已知的記錄,整個玉山國家公園在公路無法到達的地方,絕大多數都沒有陸生軟體動物的調查紀錄,或是只有零星的採集。
因此,玉管處於今年度將持續在郡大溪流域地區進行生物資源調查,期望能更完整的了解陸生貝類以及其他無脊椎動物的生物多樣性。
圖說:在中高海拔,數量稀少的高橋氏薩摩蝸牛。(圖片/玉管處提供)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15.06.26
健保卡便利站辦卡不便利2012.12.28
竹山美地寢具年終回饋拍賣會2008.08.12
玉管處推動玉山學活動2010.02.10
監委下鄉巡察受理民眾陳情2010.02.04
李朝卿伉儷慰問國軍官兵2008.10.21
農糧署:農民勿搶種大宗蔬菜2025.07.09
清水溪草嶺堰塞湖 第四河川分署密切監控應變2008.05.27
檢調搜索南投縣長李朝卿辦公室與官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