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跌撞撞老人家 特別門診來幫您
台灣新聞網記者夏起玲/中市報導
2009.12.30
老年生活也可以過得很有尊嚴,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復健部主治醫師張欽凱說,台灣已進入高齡化社會,照顧老年人的系統也日趨成熟,該院開辦一年的特別門診,至今已幫助一百五十名以上的病患,掙回比較好的生活品質。
張欽凱今日上午邀請台中市一位張姓八旬患者至現場現身說法,張老先生因為常常跌倒,乾脆長時間躺在床上,但在老年特別門診評估調整後,現在可以下樓到中庭花園散步。
張老先生遭多種疾病纏身,包括巴金森氏症、腦中風、攝護腺肥大,以及高血壓性心臟病。本來在他院規律領藥服用,但最近幾個月來,張老先生變得很容易跌倒,嚴重時兩三天就發生一次。這種轉變把他嚇得不敢出門,最後除了吃飯和上廁所,他都不再下床。張太太也因此亦步亦趨的照料他,以防意外,原本安適的生活,至此完全走了樣。
八月間他們轉向該院老年周全性門診求助,接受身體功能、智力、情緒、營養、肌力與行走的完整評估後,事情出現轉機。張欽凱表示,張老先生的步態改變與肌力下降,固然受巴金森氏症及腦中風的影響,但多重性用藥與不當輔具也是幫凶。經過抽絲剝繭,排除跌倒的危險因子、調整用藥、展開復健後,才兩個月時間,張老先生非但不再跌跌撞撞,還可以邁出家門透透氣。回想之前連接電話都躺在床上的日子,兩位老人家直嘆天壤之別。
張欽凱說,老年門診與一般門診最大的不同,在診療時不以單一疾病切入,而是強調整體功能的評估。銀髮族常見的問題,像是容易跌倒、功能退化、失智、重覆就醫、太多藥不知如何整合等,都可在此獲得系統性的協助。老年門診的醫療團隊包括老年醫學專科醫師、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藥師、營養師、護理師等,治療目標在幫助病患找出進步空間,讓老人家慢慢恢復日常生活功能,不要困坐愁城。
國內六十五歲以上人口,在去年一舉突破百分之十大關,高齡化社會衍生的問題,將會越來越多。張欽凱認為,目前政府鼓勵開辦老年整合性門診,就是針對現象解決問題很重要的一步。
圖說:張老先生與張太太感謝張欽凱與醫護人員的醫治。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13.10.23
議員關切閒置教室運用 教育局:4部分處理2011.11.19
台中53億平均地權基金繳庫引發議員討論2014.02.13
中台灣元宵燈會萬朵玫瑰與糕餅免費送2018.05.28
中市教育局:校園飲水機數量充足衛生無虞2014.09.21
華信班機降落滑偏跑道飛安委員會調查2017.12.28
台中關舉辦聯合座談會圓滿完成2008.05.24
資訊志工成果豐碩 逢甲大學聯手拼幸福2014.10.29
烏日國小特色教育有成99位同學表演小提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