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網(Logo-image) 台灣新聞網(Logo-text)

2025/04/27
Sunday
12:19

「亞大一號紫米」可吃出健康、美白

台灣新聞網記者黃永順/ 霧峰報導
2009.11.18
新研發育成的稻米新品種「亞大一號紫米」,是亞洲大學生物科技學系主任范宗宸與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研究員余淑美博士合作,經過4年的研發,利用組織培養當中所獲得突變的水稻植株,經過室內花房繁衍試種後,並在亞洲大學旁一塊承租的農田,從今年7月底,由范淑美率同學生與研究生,一起下田插秧,灌溉等悉心的管理,而於今日稻米成熟了,研究的團隊除了歡喜收割之外,還在稻田旁邊舉行成果發表會。 「亞大一號紫米」是亞洲大學研發育成紫米新品種,有突破性的發現,據范宗宸說,「亞大一號紫米」含有豐富的花青素,可以抗氧化,即抗衰老,且對皮膚也有美白效果。花青素的含量不但比一般紫米高,且稻桿強壯,稻穗肥大,除抗風害能力強外,比一般產量增收30%左右;最難得的發現是,亞大一號紫米對地球表面逐年增強的紫外線,有吸收強化稻米本身,增多花青素的功能。 范宗宸說,「亞大一號紫米」比較旁邊所種台農67號稻作,不但具有稻穗大、稻桿壯、抗風害、不易倒臥等特性外,每公頃還種出8000公斤稻作,比一般稻作收成量還多了30%左右,顏色明顯暗紅,有別一般紫米,也是一大突破。 亞洲大學研發團隊的觀察,「亞大一號紫米」各部位的顏色:根部是紅色,葉舌、葉耳、葉尖及稻殼為紫色、種皮為紫黑色,經分析後發現水稻植株紫色或紅色的組織中均含有花青素,其中主要的成分為cyanidin矢車菊素,次為peonidin紅色的芍藥素。與市售紫米植株相比,「亞大一號紫米」穀粒較偏紅。 范宗宸在實驗室檢測發現,「亞大一號紫米」以種皮部位的花青素含量最高,每公克種皮含量20.7毫克,比市面上紫米每公克種皮含量16.24毫克還要多,對照品種台農67號白米完全沒有花青素。 范宗宸實驗室另試驗發現,「亞大一號紫米」還有抑制酪胺酸能力,尤其抑制酪胺酸能力,是維他命C的40倍;證實「亞洲一號紫米」種皮萃取物可以有效的抑制酪胺酸生長,直接達到美白的效果,是紫色種皮的優良品系。 今天的成果發表會上,還準備煮熟的亞大一號紫米糙米飯,讓大家試吃品嚐,結果反映是不但香味佳,嚼勁Q又脆,口感很棒。 值得一提的是,亞大一號紫米的研究成功,因為它含有高含量的抗氧化花青素,力抗衰老;種皮萃取物還可有效抑制酪胺酸?生長,即抑制皮膚變黑的能力,是維他命C的40倍,可直接達到美白保健效果,是難得的自然健康米食。也因此,未來上市後,將能夠提供「吃出健康、與吃出美白」,大家有口福了。 圖說:亞洲大學新研發育成的稻米新品種「亞大一號紫米」,今天歡慶收割同時也舉行成果發表會。
返回上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