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爾摩沙自然史---植物篇特展
台灣新聞網記者夏起玲/中市報導
2009.11.18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即日起在生命科學廳陽光過道舉行《福爾摩沙自然史---植物篇特展》,其中21世紀初才又被國人發現蹤跡的武威山茶,再現台灣珍貴原生物種及揭開自然史秘辛。
十六世紀葡萄牙人船隻經過臺灣海峽,看到臺灣島上鬱鬱蔥蔥的森林時曾經驚嘆:『福爾摩沙』!之後,台灣歷經荷人佔領、鄭成功時代、清廷設府治理、日本治台到國民政府遷台,至今蓊鬱的台灣森林和原始植物逐漸被果園和經濟作物取代,自然植物群落和水泥建物相互興替消長。古早淡水河畔長滿蓪脫木、沙丘上盛開臺灣百合、小山上金毛杜鵑繁花遍野的景象已不復見。一百多年來,台灣的自然面貌歷經了什麼樣的變化?
自11月18日起在科博館生命科學廳陽光過道推出的《福爾摩沙自然史---植物篇特展》,將以19、20世紀分別被英人及日本人採集後幾乎消失了近百年,21世紀初才又被國人發現蹤跡的武威山茶為導引,帶領觀眾走進時光隧道,並以 1854年以來台灣各個時期的自然採集者為主軸,和來自本館及國內外學術研究單位的珍藏史料與標本,揭開臺灣自然史中的植物秘辛,重現「福爾摩沙」珍貴的原生物種和自然之美。
這項特展將展出之珍貴標本及史料包括---(一)科博館珍藏之福拜斯及漢姆斯萊(Forbes & Hemsley)巨著『中國植物誌』 (Floa of Sinensis,1886-1905) 原版圖書。(二)科博館珍藏之早田文藏、佐佐木舜一、正宗嚴敬等原版圖書。(三) 農委會林業試驗所出借之珍貴玻璃底片及影像資料。(四) 臺灣大學生態暨演化所植物標本館出借山本由松教授於1947年6月於蘭嶼採集之植物標本。(五) 自英國邱植物園植物標本館暨圖書館取得之英人採集者珍貴照片。(六) 日本東京大學?合研究博物館植物標本館出借田代安定之手稿及牧野富太郎、大渡忠太郎、田代安定等於臺灣採集之植物標本。(七) 日本高知縣立牧野植物園出借牧野富太郎之日記及美國黑船1855年亞洲航行地圖及部分影像。(八) 臺灣歷史博物館出借之臺灣古老明信片影像資料。
圖說:植物學組副研究員楊宗愈博士介紹展示內容與特色。【記者夏起玲/攝】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13.12.18
市府積極調配利用閒置建物活化成效顯著2010.01.22
大里市農會慢速壘球隊大放異彩2012.06.27
太平竹筍美食音樂饗宴即日起受理訂桌2014.11.27
路邊及部份收費停車場選舉日暫停收費2016.12.16
中市長照2.0服務大甲區試辦開跑2014.02.11
中市積極為樹木保護工作豎立良好溝通平台2008.11.05
邊境人生為最長時紀錄片2017.10.06
公園綠地無障礙環境獲評全國特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