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榔廢園停止補助已辦妥申報受保障
台灣新聞網記者李華峻/中興新村報導
2009.08.31
農委會表示,97年間辦妥檳榔種植登記之田區,如受莫拉克颱風損害,可依「農業天然災害救助辦法」申辦救助,以落實照顧農民權益。
有關廢園補助部分,在兼顧政府財政及市場機制之原則下,將依市場需求自然減少種植面積,政府不再奬勵補助廢園。
農委會說,該會基於維護國民健康及國土復育,為加速縮減檳榔面積,於96年研訂檳榔專案輔導措施,辦理種植生產登記,登記面積計10,120公頃。辦理種植登記者,可申辦廢園、轉作補助,不辦理廢園者,受天然災害損害超過20%時,可依「農業天然災害救助辦法」申請現金救助。
農委會說,在87年時,國內23個縣市檳榔種植面積為56,112公頃,至96年縮減為50,457公頃,10年間減少5,655公頃。
其中16個縣市共減少6,696公頃,縮減幅度較大之縣市包括嘉義縣減2,237公頃,南投縣減2,195公頃,花蓮縣減640公頃,台東縣減628公頃,台中縣減244公頃。
而5個縣市增加1,041公頃,其中增幅較大者為屏東縣772公頃。總體檳榔種植因消費需求減少而有面積縮減現象。
農委會說,該會原訂自97年開始加速檳榔廢園業務,當年完成廢園面積988公頃,而農業調查統計97年檳榔種植面積為50,167公頃,與96年之50,457公頃比較,僅減少290公頃。
在97年辦理廢園,而台北、宜蘭、苗栗、台中、雲林、屏東及花蓮等7個縣之檳榔種植面積反而增加,顯示部分縣市執行檳榔廢園之同時,農民仍有持續種植之情形。
因此,政府採行廢園補助與否,對整體種植面積之縮減並非關鍵原因,該會乃至98年起停止該項業務。
農委會說,由於近年檳榔面積呈自然減少趨勢,且採取廢園轉作補助措施並未達到加速減少面積之政策目標,經檢討後決定回歸市場機制,不再奬勵補助廢園,將宣導檳榔對人體口腔健康不利影響,由源頭減少消費需求,並加強取締違規種植、輔導造林。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12.10.08
農糧署為食米有把關消費者可安全食用2020.08.31
信義鄉雙龍後山農路年久失修 林明溱深入會勘2008.10.06
清心福捐贈救護車2015.03.08
廢棄物暗藏檜木山老鼠就逮2014.01.20
農委會協調養雞團體產銷維持土雞價格平穩2013.10.11
水里鄉樂齡學習中心慶重陽2012.02.25
反對竹山市區興建納骨塔自救會2017.10.06
重陽敬老南投縣8萬多人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