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心團隊守急診 心肌梗塞即時通
台灣新聞網記者夏起玲/中市報導
2009.08.19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表示,心臟病高居台灣死亡原因第二位,在心臟名醫洪瑞松率領之下,成立胸痛中心以來,心臟科主治醫師每晚輪流睡在急診室,隨時待命,搶救急性心肌梗塞病患無數,雖然辛苦了醫師,卻造福了病患。
這項堪稱世界少見的服務,果然發揮強效,接受緊急心導管治療的病患,從踏進醫院到完成治療的時間,自去年的一百一十分鐘,減短至四十九分鐘,整整快了一小時。
這項驚人的效率,獲得病患的由衷感念。其中台中市一名中年男子,日前因胸悶、冒冷汗、呼吸急促送醫,廿多分鐘之後,已經做完心導管,並把阻塞的血管打通,送進恢復室。他說,一般人觀念裡,在急診室待床、等檢查,多少要點時間,沒想到自己的問題一轉眼就解決了。
心臟科主任張坤正表示,急性心肌梗塞的診斷指標,除了胸痛,還包括心電圖或驗血結果。心電圖波形出現ST段上升,便是最嚴重情況的表徵。
抽血顯示心肌酵素異常,也是心肌病變的警訊。數字會說話,ST段上升到第一次氣球擴張中位數時間D2B,該院去年的紀錄為一百一十分鐘,今年上半年第一階段改進後,D2B降至七十三分鐘。
七月一日胸痛中心正式成立以來,整體D2B更縮短至四十九分鐘,遠低於美國心臟學會建議的九十分鐘。
另一方面,未住院而風險性較低的不典型胸痛患者,十四日內再住院的比例,也在年年減少,前年是百分之一點三,去年為零點九九,今年七月迄今,進步到零點四二。
此外,經由急診而住院的胸痛病患,同期住院天數的變化分別是七點六日、六點七日與四點九日。如此不但減少住院的健保花費,也提升了急性病床的利用率。
張坤正說,胸痛中心成功的關鍵,在於流程的精密控制。病患從確定診斷到接受治療,設備與人員皆近在咫尺,時間與距離上的消耗降到最低。
以往遇有急性心肌梗塞病例,依規定主治醫師須於四十分鐘內抵院,七月起改變值班方式後,廿四小時都有主治醫師在急診室待命,為患者服務。
圖說:洪瑞松率領的救心團隊。(記者夏起玲/攝)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09.02.17
時機壞肺癌患者寧保工作不住院2015.09.01
台日書道國際交流展今登場2010.05.05
中市推出單親宅˙幸福服務方案2018.07.03
朝陽科大協助泰國防治蟲害2010.01.09
台中慈濟醫院醫護團隊今往診活動2014.10.22
深耕基層林佳龍民調維持兩位數領先2008.03.06
太平高海拔枇杷專業評鑑結果出爐2015.08.14
失憶姐請求員警協助找靈魂機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