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網(Logo-image) 台灣新聞網(Logo-text)

2025/04/27
Sunday
03:45

黃朝湖藝術文件展自傳式裝置回顧

台灣新聞網記者夏起玲/中市報導
2009.07.18
從事藝術創作逾半世紀的資深畫家黃朝湖,今日起在台中市文化中心大墩藝廊舉行「耕藝生涯不留白-黃朝湖藝術文件展」;將展出各個時期代表畫作、得獎資料、寫作文章、歷史鏡頭、出版著作、活動圖象、小型雕塑、手稿、信函、布旗畫、剪報、請帖、胸章、聘函及早期資料,以類裝置的方式展出,是國內首創的自傳式回顧展。 黃朝湖表示;從15歲開始投入藝術研究,55年來,擔任過教師、編輯、發行人和美術專欄主筆,也擔任過國際美展、全國美展、台省美展等評審委員。曾七次獲得國際美展大獎,並在台灣、韓國、美國、加拿大、法國、馬來西亞、澳洲及英國舉行過30次個人畫展,作品被國際及台灣美術館和收藏家所收藏,還被編入國內外名人錄中。 黃朝湖說,這次半自傳式的展覽,主要有三個目的,一來給自己一份反思,二來給藝術界朋友一份檢視,三來給年輕後學者一個參考;因為文件的保存,不只是藝術家個人歷史的一部份,也可能是美術史的一部份。他期許自己為個人寫歷史之餘,也能為大時代的藝術環境做見證。 獲頒台中市資深優秀美術家表揚及國家文藝獎提名的黃朝湖,不但是位享譽國際的畫家,也是位藝評家、策展人和藝術推動者,這次文件展中的藝術作品,將展出黃朝湖十個時期的繪畫代表作,包括早期的寫實畫、抽象畫、中期的現代水墨畫、當代彩墨畫和近期的生態關懷、古今人文畫,還有第一次公開展出的小型雕塑和學生時代的素描,從中可以看出藝術家一生創作風格的轉變,是與當代國際美術思潮相關連。 這次文件展有一些特殊的作品與佈置:「布」陣圖-是以裝置藝術的手法,將布畫從壁面平掛再延伸到天花板的垂掛,以取得時間與空間的相互呼應,達到像佈陣型態的意涵。 「藝術活動大觀園」-是用360張相片組合成一件1050x312cm大作品,涵蓋早期舉辦個展、組畫會、辦畫廊、到近期策畫國際展、彩墨藝術節、環保藝術節和國際交流活動的相關重要相片,都組構在大壁面上,讓觀眾感受與瞭解藝術家成長的過程是多麼的不容易。 「黃朝湖影象素描」-是以自畫像與90張相片組合成大牆面的裝置作品,用來呈現藝術家成長中接受過多方面薰陶與磨練。大牆面影像中有嬰兒、兒童、青少年到壯老年的相片,以及雙親、恩師(林之助、呂佛庭、李仲生)、摯友(蕭勤、劉國松等)、資深名家(趙無極、吳冠中、李可染、廖繼春、楊三郎等)及國內外文化藝術界著名人士合影相片,再配合藝術風格分析圖及藝術生活版圖,深入解析藝術家的耕藝過程,具有重要教育意義。 「早期文件資料」-則以50、60年代的信函、手稿、文章、作曲、聘函、國際展入選通知、名片和剪貼簿等相當珍貴的史料呈現。像小小名片,也可以看出藝術家每個時期的職位與成就。 另外也用50年來個展的請帖、聘書、獎牌、獎座、美術著作和畫冊,在地面上排成類裝置藝術作品,以及用櫥櫃展示報章雜誌評介文章、或用帶狀相片將電視、電台訪問過的影像展出,來加深觀眾的印象。 圖說:黃朝湖以相片組合成大牆面的裝置作品。【記者夏起玲/攝】
返回上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