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博館新年特展
記者夏起玲/中市報導
2008.01.09
為了帶領觀眾回味台灣稻米產業的今昔與展望未來,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從即日起在第一特展室推出《稻香變奏曲》特展,除了透過豐富的展示訴說和台灣稻米相關的故事,還特別請來台灣傳統爆米香師傅在橢圓形中庭以融合了各種米香的「禮炮」為特展揭開序幕,並且讓參訪的觀眾免費品嚐。
《稻香變奏曲》特展由科博館、農委會農糧署及台灣大學農藝系共同主辦,也和為數眾多的館外機構和民間單位共同合作,藉由稻米產業各方面的變遷,展示稻米在歷史中作為商品的角色,並觸及有關農村地貌及從事耕作者的生活。擔任策展人的科博館展示組助理研究員黃旭特別以音樂曲式為名規劃展示內容,包括「序曲-稻米與我們的生活」、「科學的宣敘調-稻米的起源、發展與育種」、「歷史的大合唱-米種在台灣」、「田園牧歌-勞動與農具」和「稻鄉進行曲」等五大主題。
除了稻米的生物學知識之外,稻米在台灣文化上的角色、過去種稻工具及水稻基因圖譜的定序等,也都在展示內容之列。展場中還特別製作了一項多媒體節目「從田埂到街頭」,透過過去農民社會運動的紀錄片,呈現了農村和農民角色的轉變,節目透過剪輯和畫面並置的手法,呈現出一種裝置的趣味。至於這個裝置可能表達的意義,就必須由觀眾來作腦力的遊戲了。
科博館長林宗賢表示,稻米是我們的主食,也是台灣農業中最核心的一環,看到特展中各式各樣的農具,讓他回憶起童年的農村生活,對照今日不斷進步的農業科技發展,台灣的農村形貌與農民生活也有了巨大的改變,因此稻米產業的蛻變正是台灣社會經濟生活變遷的縮影。
在這項特展中,有許多農具和展示內容來自農委會農糧署的捐贈,副署長蔡精強出席記者會時表示,在世界上有一半的人口是以稻米為主食,早期以亞洲為主要產地。由於稻米擁有豐富的纖維質、蛋白質、維生素D等營養,而且是無膽固醇的健康食材,如今美國、義大利、西班牙和澳洲等地也逐漸發展稻米產業,可見未來稻米將在世界飲食文化中扮演愈來愈重要的角色。
配合這項特展,協辦單位東螺客家堡發展協會應邀在科博館橢圓形中庭搭起了兩座高約四公尺的「草垺」(稻草堆)。另一件特色展示品是入口上方懸吊的一隻長約十六公尺的「稻草龍」,為桃園縣觀音鄉稻草博物館館長王承德先生製作,是藍埔村民組成的舞龍隊利用工作餘暇練習舞龍技藝和登台演出的稻草龍,配合這次活動友情贊助借展。
隨著《稻香變奏曲》特展開幕,科博館、彰化縣文化局和彰化縣福興鄉農會也將合作辦理「米鄉生態文化巡禮」研習活動,帶領親子觀眾透過農村生活文化體驗,瞭解農村生活型態演變的過程,學習人與環境「和諧共存」的智慧。這項特展將進行至五月底,歡迎觀眾一起來窺探白飯上桌前的故事,並且關心台灣農村的變遷。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15.06.22
中市空污管制自治條例下週送審2008.02.17
國美館舉辦「FREEZE/凝動」活動2010.12.19
中縣愛心收養救棄貓一命2013.01.08
台中市府召開抗漲會議2009.11.01
總統文化獎頒獎典禮 今在霧峰舉行2016.07.15
台鐵擬減班市府加強公車調度2015.01.29
興農集團慶祝六十週年2008.11.13
SPIN-轉展現跨領域舞蹈爆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