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136線事故多連續彎道為主因
台灣新聞網記者黃永順/太平報導
2009.05.21
太平市長龍路一段一處S形彎道,多年來已發生多次死亡車禍。立委江連福今日邀交通部道安委員會、公路總局、水利署第三河川局、台中縣政府、太平市公所、太平分局舉辦臺136線事故路段與頭汴坑溪截彎取直配套會勘。
江連福說,136線31k+700路段為S型連續彎道,常發生交通事故,在他極力爭取下,水利署第三河川局同意在頭汴坑溪整治河道,計畫施設水防道路,該處緊臨136線31k-700路段,目前用地已取得準備施工。
江連福表示,該路段肇事原因主要是136線彎道部分,車輛常因不當跨越雙黃線發生事故,在江連福要求下,交通部道安委員會針對136線事故路段(彎道路段)同意:
1.增設中央分向軟質桿。
2.輔二安全方向導引標誌。
3.路幅寬度足夠方向線改為月型槽化線。
4.設置LED易肇事路段警告標誌。
至於,勤益科技大學鬧區的坪林路31號5叉危險路口,道安委員會也同意:
1.劃設黃網線及巷道設讓、慢標線。
2.設路燈增加路口照明。
3.路口設置太陽能發光標記、減速墊。
現場江連福也做出如下結論:
一、台136線道需配合辦理截彎取直路段,該位置之土地經水利署第三河川局初步查對後,係屬未登錄土地,於『頭汴坑溪一江橋上游崩塌地至內城橋河段防災減災』工程完工後交由國有財產局憑辦。
二、請河川局將頭汴坑溪施設水防道路將31k+700 S型連續灣道路段取直併案辦理,里程31k-700-32K+000路段,長度約為300公尺,寬度8公尺。
臺136線「易肇事之事故路段彎道取直」會勘結論,太平市長龍路一段連續彎道處。請河川局將水防道路與台136線長龍路一段連續彎道處完成平面銜接施工。
河川局完工後交由公路總局規劃行車動線,並於適當地點設置交通號誌與標誌,道路兩旁排水溝排水系統引流至頭汴坑溪中。
工程尚未完工前,請道路安全委員會先行施設中央分向軟質桿、輔二安全方向導引標誌、道路中設置月型槽化線、設置LED易肇事路段警告標誌等設施;以上設施請於2週內完成設置。
請於適當地點設置行車速限標誌及超速照相警告標誌牌,以利警方於該處實施違規超速照相取締工作。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10.04.13
修平數位媒體設計系成果展2008.08.05
黃長春彩墨瓷版畫創作展2014.04.17
龍山路野溪整治完成疏解台灣大道黃流2017.08.30
BRT匆促上路問題多王義川:逐一解決2011.01.07
台中防範一氧化碳中毒才能保障居家安全2013.09.06
中市福德文化祭活動盛大熱鬧非凡2010.08.14
朝陽科大辦新生暨家長歡迎會2018.08.17
潭子區購置腳踏車列公所財產借鄰長服務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