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一張對稱的臉
台灣新聞網記者夏起玲/中市報導
2009.04.15
今年二十二歲的大學生小煌,因淋巴血管瘤國小時左臉就特別腫,左、右臉頰明顯不對稱,七年前動過一次手術失敗,造成他人際關係的退縮及內心的自卑,還好經由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整形外科主任張家寧醫師與放射科楊明祥醫師的密切合作下,以注射醫療用膠降低術中流血量,使手術得以順利成功。
張家寧醫師四月十五日上午與小煌共同出席記者會,說明這段醫治的過程,張家寧說;小煌到門診時,她嘗試以抽血壓迫療法,結果完全無效,影像學顯示腫瘤長在左側面神經主幹的旁邊。在告知家屬及病患,腫瘤目前的情況的同時,也讓家屬了解可行的治療方式,及其可能之併發症。
小煌在了解開刀治療一定會有傷及面神經的併發症,同時很有可能會切斷面神經。若切斷面神經,術後,還要接受面神經重建手術,及長期間面神經修復過程的情況下,仍決定接受開刀治療。
因張家寧醫師在門診的測試,知此病症在手術中會大量出血,在與放射科楊明祥醫師討論後,決定在血管內注射醫療用膠來降低術中流血量,使手術過程更為順利。同時,張家寧醫師,在執刀極為小心,期望能完全避免切斷微小的面神經分枝,來縮短患者整個醫療的歷程及術後的恢復期。
術後,病理切片報告證實為淋巴血管瘤。小煌一直是以樂觀的心情面對,並完全配合張家寧醫師之醫囑進行術後照顧,在歷經5個月的恢復期後,目前左右臉已對稱,且表情可自由控制。
張家寧強調;以一個醫學中心整形外科醫師的使命,是希望每一位患者都能經由適切的醫療來重建各部位的機能及外觀,並期望在整個療程中,盡量減少患者在生活上的不適感及疼痛度。一個良好的醫療結果,除了專業整合的醫療團隊之外,更重要的是治療前的溝通、患者和家屬對病情及相關治療方式的了解、對醫療團隊的信任及醫療照顧的配合。
圖說:張家寧醫師說明為小煌整臉的過程。【記者夏起玲/攝】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17.03.06
長時間滑不停手腕滑出腱鞘囊腫2016.08.04
中市抽驗食用冰塊與冰棒複驗不合格裁罰2009.01.19
大里市立仁橋拓寬工程動土2014.01.14
環隆科技公司獲首家安全認證優質企業2015.05.28
太平公所公布轄區危險水域民眾勿前往2015.06.30
老翁忘帶鑰匙警為其解困2011.08.28
國大里音樂教師徐惠君榮獲100年度師鐸獎2011.05.02
樹王里業者計畫設瓦斯儲存場 引地方反彈